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白釉 > 白釉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档案

时间:Jul 26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定窑,蟠螭纹,螭纹,铺首,弦纹,夔龙,龙纹,景德镇,御窑厂,白瓷,珐琅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

藏品名称: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陶瓷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仿定窑白釉

功能:炉

款识:无

尺寸:高11.7厘米,口横13厘米,口纵5.6厘米足横7.5厘米,口纵3.7厘米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档案

炉呈长方形,两侧对称置铺首耳,下承四个柱状足。平盖,盖顶置蟠龙钮。器身凸饰弦纹一道,腹部凸雕夔龙纹及云头纹。

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早在明代已蔚然成风,至乾隆时期仿古风尚更盛,清宫档案中有乾隆帝命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记载。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品看,乾隆时期仿定窑白瓷,主要仿其釉色,而造型和纹饰均保留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种式样的香炉盛行于乾隆时期,除白瓷制品外,尚见有玉、珐琅、玻璃质等,多与瓶、盒等成套使用。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正面之二

图片内容: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正面之二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侧面

图片内容: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侧面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局部之一

图片内容: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局部之一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局部之二

图片内容: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局部之二

扩展阅读:

定窑: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蟠螭纹: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螭纹: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铺首:衔接门环的底座式装置。多为金属制,故又称“金铺”、“铜蠡”。以兽面衔环状为主,亦称“兽环”,还有龟、蟾等多种形式,取其吉祥祛邪的象征意义。铺首作为装饰,在商周时已见于铜器之上,可能尚早于用以为门饰。

弦纹: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夔龙: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龙纹: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景德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白瓷: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上述就是关于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