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观复嘟嘟 > 观复嘟嘟
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50期:青铜扁平叶形勺,木鞘包银餐具筒
时间:Nov 15人围观
本期《观复嘟嘟》是马未都脱口秀的第50期,主题是筷子的学问,主要介绍的是辽代青铜扁平叶形勺,清代木鞘包银饰餐具筒等相关内容,本页提供观复嘟嘟文字内容和观复嘟嘟视频在线播放。
钟声有福,观复嘟嘟。古代中国人的熟食,以周代为例,主要有饭食、粥食、菜肴和羹食几类,大都需要借助食具进食,而且食具并不只有一种。甘肃敦煌473窟唐代《宴饮图》壁画上,就绘有男女九人围坐长桌前准备进食的场面,每人面前都摆着匕和箸,可见这两样食具都是正式宴饮场合不可缺少的。
箸最早的用途可能只限于将肉菜从羹汤中夹出,还没有用它直接去碰唇齿。等待了不知多少个世纪,用箸形成了传统,技巧也有了提高,制作也趋于精巧,它也许就十分自然地转变成了进食具。正是由于古代的箸主要是用于夹取羹中菜食,故而用不着过于粗壮,不必用它承受过重的分量。考古发现的古箸大都比较纤细,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遗憾的是,考古发掘没有发现确认的史前箸,主要原因恐怕是没有保存下来,或者是发掘中没有顾及,没有细心甄别。
身为中国人,正确地使用筷子,一定是你的基本修养。我看到网上有人说:刚看到马老师说完筷子就去吃饭了,吃饭的时候就把我气死了。旁边桌子上就有一人,边吃边拿筷子点我们。说话的时候用筷子点人是非常不礼貌的。我见过最夸张的人是拿筷子剔牙。把这一桌子人都掏恶心了。他还拿出来在盘子里和和,和完那盆菜没有任何人敢再动。还有咬筷子,咬筷子也是非常没有修养的、不礼貌的。我讲这么多,无非在说一件事,就是中国人应该深刻了解自己的筷子文化,应该从小养成使筷子的良好习惯,把话可以说得重一点就是,不会用筷子枉为中国人。
筷子有一搭档叫勺。勺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勺是个很土的话,是个俗语,讲得雅一点就叫调羹。今天的孩子拿个勺,基本上都是金属勺,一勺打天下,从小吃到大。我们中国的勺子其实出现得比筷子要早。勺子最初就叫“匕”。所以你看匙,就写个“是、匕”。那么勺子和筷子在古代就称为“匕、箸”,匕就是勺,箸就是筷子。我们讲过,筷子一定是手心四十五度朝上。那么勺也是四十五度,可是你知道古代的勺都是一百八十度。勺跟筷子一样,都不能搁到嘴里含着,不能嘬,尤其不能当着人嘬。
本期观复嘟嘟观复猫揭秘观复介绍的是辽代青铜扁平叶形勺、清代木鞘包银饰餐具筒(注意:臆断,非马老在节目中介绍的名称,看官请一笑而过)。
辽代青铜扁平叶形勺。你看这勺有多漂亮,这种漏勺很漂亮很浅,是过去在汤里㧟 [kuǎi]肉用的,古代的勺普遍比较浅,我们过去的勺跟今天的勺不一样,就是弧度都特别大,从侧面看弧度都非常大,我们今天都很少有这种,像莲花瓣一样的勺。
观复嘟嘟第50期图:辽代青铜扁平叶形勺
清代木鞘包银饰餐具筒。这个距今就几百年了,是蒙古人随身带的。随身带的小刀用于割肉,表明生活很好,里面还有一副银头象牙的筷子,可见持有刀的这个人还是很讲究的。游牧民族为什么用筷子呢?因为蒙古人有很多次机会跟农耕民族接触,学会了农耕民族很多的饮食习惯,筷子短小,主要是为了便于携带。我们看两千年以来,关于筷子和勺子的演变,实际上是在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
观复嘟嘟第50期图:清代木鞘包银饰餐具筒
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50期:青铜扁平叶形勺,木鞘包银餐具筒
文章评论
- 琴师 评论: 马先生老有钱了。
观复嘟嘟栏目最多关注
-
都嘟网友杂谈:王朔和马未都这哥俩得对扒往事,王朔是卖假药的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1期:方言文学的魅力,康熙五彩盘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7期:400天不烂的逆天西瓜,大马士革刀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6期:人在江湖飘,道德与法制,清代黄铜袖箭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4期:熊二领5亿彩票大奖,西汉鸡骨白玉卧熊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2期:高仓健的人格魅力,樱花式斑竹茶托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8期:上鸭一当,二龙戏珠碗,信誉与寿数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9期:杜甫与废话体诗,宋代苏东坡诗文大罐
-
观复嘟嘟第132期:九宫壶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5期:被玷污的艺术,雍正描金旗袍瓷侍女
-
都嘟19期:王朔,清任锡庚太医象牙中药盒
-
观复嘟嘟第9期:明代戚家刀,老炮儿,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