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观复嘟嘟 > 观复嘟嘟
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99期:大清雍正年制铜雕螭龙纹手炉
时间:Dec 14人围观
本期《观复嘟嘟》是马未都脱口秀的第99期,主题是猫冬,主要介绍的是大清雍正年制铜雕螭龙纹手炉等相关内容,本页提供观复嘟嘟文字内容和观复嘟嘟视频在线播放。
观复嘟嘟,有物为证。今年北京冷得比较早,但它冷得不彻底,它没有往年那么冷,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今年有闰六月,两个六月。
这个冬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的:“冬,四时尽也。”我们今天说这个事终了、终结的这“终”字本身后面也带着一个“冬”。在一年四季中冬天是最后一个季节了,我们只要熬过这漫长的冬季就会迎来春天。
现在的中国人注重节气但是不注重物候。什么是物候呢,古人认为一个节气后面跟着三候,每候五天。物候这个词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基本上不用,但是读诗歌的时候会碰见这个词,比如“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这个物候是什么样的变化呢,它其实是三块组成:植物、动物、人。
第一个植物,北方的植物在物候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落叶,你看那多漂亮的银杏树到秋天满树金黄,一夜北风秃了,没了,大家都觉得这太正常不过了。
我小时候读刘禹锡有一诗,其中有两句非常有名叫“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流水前波让后波”这话太容易理解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嘛,但“芳林新叶催陈叶”这句话我很长时间不大理解,当然,随着年龄增长知道这诗他是当年在四川写的。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去苏州,大概是五月初,那天从宾馆里吃完早饭走出来的时候仰头一看那树,一下就想起刘禹锡这句诗,因为满树那种老绿色突然滋出了全部的嫩绿,所以我一下就明白了什么叫“芳林新叶催陈叶”,就是新叶都长出来了你陈叶还没落呢,所以南方树木换叶它是逐渐完成的。
那物候还有一个变化是什么呢,是动物。你看看我们这观复猫,这秋天一过一入冬,各个都显得粗,它长了很多很多绒毛,它不是胖了。你看我们那庄太极,像穿着裘皮大衣的贵妇一样,风一刮浑身乱动。
《诗经》中描述蟋蟀说得特别具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些周期性的变化古人把它记入了诗歌当中,这说的月份可都是农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公历算你至少要错后一个月。
我们人冬天干嘛呢?没事干。由于我们是一个农耕民族,过去春种秋收,一到冬天确实没事干,只有一个大事叫办婚礼。过去结婚就是春节、元旦,一到冬天闲着没事了把这婚结了。南方的婚宴到现在还有一种吃法叫全蒸席。就是它这里的饭菜全是蒸出来的,全蒸席的好处是上来的菜特别热,再有就是一次能上很多份。每一个习俗一定背后有一个道理。
我们今天讲猫冬。为什么我们都说这猫冬呢?怎么不说狗冬呢?这事儿有意思。这猫对温度的变化比狗敏感,猫特别怕冷,家里哪暖和它上哪去,天一冷了流浪猫没地儿去,就去这个发动机上一趴,所以我们提示大家一句,家里有车的发动车的时候你一定不要着急,让车发动一会儿再开,一定要注意这些取暖的猫。
我们注意一下,这猫只要一冷它就揣着手,有一专业词叫“农民揣”。你看我们那个花肥肥铜像就是农民揣。
农民这揣手是特别有智慧,城里人不行,城里人智力有问题,城里人冬天光着两条腿冻得哆里哆嗦的还上街上去,西北风一刮两条腿拧得跟麻花似的。这农民揣是一简单的发明,行之有效。
你看这猫,天一冷来个农民揣就度过去了,可咱人不行人,为什么不行?很简单,咱人没毛啊,还得依靠这取暖设备。
现在北京市规定18度是屋里的取暖标准,低于18度你就可以跟供暖打招呼了,过去冬季这屋里有个10度、8度是很正常的。那么冬天它能冷成什么样,咱们从最冷的地儿往暖和地儿说起。中国最冷的地儿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根河市,一月份的时候平均气温是零下30.9度,在2009年12月31日凌晨,这个地方测出了零下58摄氏度的极端气温,零下58度不敢想象是什么温度,这成为了中国到目前为止能测到最冷的地方,这是冷极。
那么特别冷的时候东西会改变物性。我过去在东北就见过,一毛巾你洗完了你只要往铁丝上一搭,一分钟以后这毛巾就是硬的,跟一硬纸版似的,如果你拿手一折,这毛巾脆得“啪”就折成两半。我们那时候冬季行军训练,这个军用水壶是不能装满水的,装满水它就会冻死,只能装半壶水还得往里兑酒。你们没见过那萝卜能冻成什么样,零下30度以上的时候这萝卜就冻成了一个玻璃球,我们那时候小,这恶作剧就捡着这室外的萝卜往墙上扔,扔过去撞到墙上就跟玻璃一样的全部碎成渣子,这就是在极端低温下物性的一个改变。
我在东北住过两年,那两年正好是中苏边境有珍宝岛战争,那时候中苏的关系非常紧张,我们当时尽管岁数不大,还没成年呢十五六岁,也天天跟成人一样模拟行军野战,在低温下睡觉。你知道这低温能睡觉是一本事,这个教练就说怎么能在低温下睡觉呢?第一,衣服一定要脱掉,穿着外衣你永远睡不暖和。脱掉以后呢两个人一对一对的睡,你们现在觉得这事太可怕了!怎么睡呢?头冲脚,就是两个男孩子我的头冲着对方的脚这样才能抱紧,两个人头冲头因为有肩膀所以就会漏风,还会占地。两个人的铺盖共用,一个铺一个盖,衣服大衣全部盖在上头。我可告诉你们,那个时候没有盥洗条件,在野外这脚走了一天以后谁的脚都不是脚了,都是一个毒气弹!
那也能活下来,人在什么时候说什么事,老人老说: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
这东北最冷的时候刮大烟炮,什么是大烟炮呢?东北的雪是不化的,在大风下刮的雪全带起来,三五米以外就看不见路,很多人就因为大烟炮被冻死在室外。他为什么会冻死在室外呢?因为他认为从这儿到那儿,这个路熟得不能再熟了,天天走这么近的距离怎么会找不到那儿呢?你就找不到,你只要敢出去你就非常可能冻死在外边,我们当年就有知青这么冻死了。比如当时在内蒙古的龙梅、玉荣小姐妹赶羊,羊被白毛风给刮得回不来了,所以就为了跟着这羊走,最后都把脚都冻伤了,截肢,这个故事后来还编过很多连环画,拍过电影等等。这个都是我们那个年月发生的事情。
过去越冬第一件事就是你先穿暖和。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乌拉草饱暖特好,跟头发似的一团一团的,据说它对真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那就是说它基本上贴身使用不会长脚气,乌拉又写作“靰鞡”、“兀剌”,这词是从满语过来的是大皮靴的意思。我们在东北的时候就先穿那个普通的棉鞋,再穿一大毡子鞋,那毡子鞋里塞满了乌拉草,多冷站在外头你那脚都没事。
东北的取暖有很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火墙、火炕。这火墙很有意思,这么老厚、空心的,这烟道是来回S状一直把烟排出去,所以这火墙特别热。我刚去东北的时候知道一个知识后来也没法去印证,人告诉我这火墙上绝对不能在使用期间钉钉子,说一钉钉子就会炸了,那我们也没敢试过。再就是火炕,这种U字型的火炕全家老少三代都住在上面,节省能源。
我见过特长的能睡几十人的大炕,我们那时候不懂,一进屋大家都喜欢往这炕头上睡,其实睡觉最舒服的是炕中间这一段,两头都不行,另一头是比较凉,这一头烧炕头这一块基本上你睡不着,太热了,热得你嘴干舌燥。小伙子睡凉炕全凭这火力壮,所以小伙子这火力壮睡不了这热炕。
有一年我们拉练在黑龙江,晚上上厕所得出门在野地里,这特冷的天出去它不会得病,只要你身上没有汗,多冷你出去都不会得病,室外零下二三十度你就穿一裤衩直接出去撒泡尿,那时候年轻,那尿滋得快,噌一泡出去赶紧回来又钻被窝,没事,一点事没有,第二天该干嘛干嘛。
东北的这个娱乐活动二人转,因为大家都围着一个炕去生活,所以请两个人在底下一通闹一通表演这事就成了。我当年第一次看二人转是1969年的大概二三月份,看知青给我们演这革命二人转,跳一段舞叫“我失骄杨君失柳”。那上海知青,那女孩还是挺软的在那跳舞,我当时印象深刻,那时候我才14岁,14岁开始看那软软的女孩都有感觉了,后来没等我这感觉消失我就回北京了。
咱们再说说北京是怎么过冬。北京过去一到深秋,先买冬储大白菜,各家各户就忙活一件事叫装炉子、买烟囱、安风斗。靠煤炉取暖的日子在北京至少坚持了有一个世纪,我们小时候各家各户都生炉子,特别容易产生煤气,这煤气一产生就死人。每年这冬天死亡到底多少人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胡说,但是肯定很多,我认识好几个朋友都煤气中毒过。中毒的时候先是头晕,有的人意识到了煤气中毒然后就往门口去,但是一起来就摔了,就往门口爬,说爬到门口的时候门底下有一个缝吹点氧气把自个儿给救活了。这装风斗就是在屋里装成一个有斜坡冲上去能够把屋里的这个热气排出去的这么一个口,你说这屋里好不容易烧暖和了你又给排出去这不是浪费能源吗?对,没办法,为了活命。
北方人老说我这冬天太冷了,其实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苦,南方那个阴冷、湿冷,北方人根本就不行。冬季最难捱的这个地方是哪儿呢,我们国家大,我说得着说不着的地儿你们多担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还有四川。我在四川住过半个月,三月份在那招待所里,那招待所没人住,我把别人屋里的被子、褥子全拿过来搁在我这儿堆着,堆成那被窝山自个儿钻进去,这一宿也是凉的,睡不热。
那南方怎么取暖呢,烧炭,有炭火盆。烧炭很有意思,那东西好看,古人对这都描述,那炭燃烧的时候那种暖暖的红,尤其在湿冷的冬天就是让人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古人对这些都是有记载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这样的记载,它说“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这说的太有意思了,我们看火都是有火焰,它无焰只有光,那种暖光。它说“每条可烧十日”我觉得这事太悬了,我有点不大信一个条能烧十日。
我们最有名的唐诗就是《卖炭翁》了吧,写进中学课本。按照过去的解释那就是卖炭的老人这日子有多苦,最后靠卖炭换这点钱却被宫廷里的人给强买回去。其实我觉得这都是一个解释问题,我觉得这种解释不太成立。唐代社会也是个商品社会,哪个社会它也讲价值体现,如果我烧了炭就被这么半抢半买的拿走不够我的成本,第二年我就不来了对不对,我最多第二年再来一年,第三年我就不来了。所以这种被宫廷强抢买走的说法我觉得根本不成立。我们那句诗是怎么说的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就是它的价值,你想想这个烧炭是一个低等级的劳动,丝织品相对来说是高等级的劳动,你用一车炭换这一匹绫这是很公平的一件事,你总不能让他拿一匹绫换一块炭吧,这不合适。所以我们去读古诗的时候还要本着一种非常客观的态度去看它。
因为冬季烧炭取暖,宫廷中引发火灾就特别多。你比如我们比较近的记载,清代嘉庆二年乾清宫就因为这炭火引起了火灾烧毁了宫殿,那时候管烧炭的太监还被判处了死刑,这刑判得够重,然后有二十多位护卫太监都罚奉鞭打,就是一边罚你钱一边你还得挨打,这是过去烧炭带来的这种灾难。
那么古人还有一些就是我认为挺龌龊的一种方法,你比如人体取暖,《开元天宝遗事》中还有记载: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他怎么取暖呢,他就是冬天把自个儿冰凉的手伸进侍妾的怀中暖手,美其名曰“香肌暖手”。我认为这不是取暖,谁这么取暖啊!他就是内心很不健康。
还有就是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他一出门就选这个身形肥大的女的走到前头给他挡风,称之为“肉阵”。如果不是杨国忠智力有问题就是这写书的人智力有问题,这人再胖、再壮、再站一排,他就是挡住了WIFI他也挡不住这风,这不是胡扯吗!所以这种古籍上的记载你得自个儿去分析。
那么古人用各种手段都会使自己在寒冷的冬天获得一丝丝温暖,最后要看看你们想了半天的文物。
这是什么宝贝呢不用问,这叫手炉,里头置于红炭捧在手里非常暖和。这个手炉的份量很重,铜很厚,铜越厚保暖性就越好。那么这手炉谁的呢?我知道谁的,底下写得好清楚,写着六个大字刻出来的“大清雍正年制”。这件东西呢雍正皇帝摸过,你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雍正皇帝有一天拿着这炉一不小心掉地上了,摔一坑就瘪了,又有一次发怒呼啦地上了又摔一坑,这瘪得更厉害。
观复嘟嘟第99期:大清雍正年制铜雕螭龙纹手炉
瘪的这块我本来想把它修起来,后来我想了想,我老说历史就是历史,它有什么痕迹你让它留着吧!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修不起来它?我告诉你,这地特容易修起来,红铜比较软,这个地方只要垫平它从里头用很轻的力量一点一点捶击它,慢慢就能复原,复原以后会非常漂亮。那么这壶盖上的灵芝龙纹,这也是雍正时期的典型纹饰。
这件东西我买的时候很便宜,有多便宜呢?就是很便宜。为什么说它很便宜呢,是因为2009年的时候在一场拍卖会上拍卖过一个品相还没这好的,那拍得好贵,我买这个炉的价钱是那个炉的两百分之一。这事想了想已经过去20年了,两百分之一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义,日子过得太快。
皇家取暖的手炉跟民间取暖的东西是有点差距的,这一件岁数大的都认识,这东西就是俗称为暖婆子的取暖器。烧一壶热水灌进去,这里能灌好多水,基本上够洗一回澡的。如果是注入开水的话这东西能把人烫死,必须有一个棉的口袋把它装起来,要不然它会非常的烫。这个里头有一个内盖防止它漏水,这是螺扣的,你们不要认为螺丝的东西是很近的东西,螺丝状能够拧的东西战国时期就有了。
观复嘟嘟第99期:铜汤婆子
把它拧紧以后搁到被窝里,我试过可以热24小时,所以过去会有人让家里的使唤丫头、仆人把它搁上热水事先暖在被窝里,睡觉的时候这个东西就置于床的一角。我记得我大概在20年前还装过一回热水试了它一下,可惜呢,这种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99期:大清雍正年制铜雕螭龙纹手炉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
- 鉴宝大V 评论: 皇家的东西就是霸气。
观复嘟嘟栏目最多关注
-
都嘟网友杂谈:王朔和马未都这哥俩得对扒往事,王朔是卖假药的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1期:方言文学的魅力,康熙五彩盘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7期:400天不烂的逆天西瓜,大马士革刀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6期:人在江湖飘,道德与法制,清代黄铜袖箭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4期:熊二领5亿彩票大奖,西汉鸡骨白玉卧熊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2期:高仓健的人格魅力,樱花式斑竹茶托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8期:上鸭一当,二龙戏珠碗,信誉与寿数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9期:杜甫与废话体诗,宋代苏东坡诗文大罐
-
观复嘟嘟第132期:九宫壶
-
马未都脱口秀《都嘟》第5期:被玷污的艺术,雍正描金旗袍瓷侍女
-
都嘟19期:王朔,清任锡庚太医象牙中药盒
-
观复嘟嘟第9期:明代戚家刀,老炮儿,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