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珐琅彩 > 珐琅彩
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甗档案
时间:Sep 25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甗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掐丝珐琅,珐琅,兽面纹,绳纹,龙纹,蕉叶纹,阳文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甗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珐琅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掐丝珐琅
功能:甗
款识: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尺寸:通高17.4厘米,口径8厘米,足距2.6厘米
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甗档案:
甗为上甑下鬲,双绳纹立耳。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地,盖顶有莲花座錾云龙纹钮,盖面饰兽面纹,甑口沿下饰宝蓝色釉掐丝变形兽面纹,外壁饰蕉叶纹内掐丝兽面纹。鬲的三袋足亦饰兽面纹,足及底为铜镀金,底正中镌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器造型仿古铜器甗而作,工艺精湛。
扩展阅读: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兽面纹: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绳纹:也称绳纹。是由两条、四条或更多的线条扭结成绳索状的纹饰。
龙纹: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蕉叶纹: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阳文: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上述就是关于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甗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