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珐琅彩 > 珐琅彩
清乾隆掐丝珐琅勾莲纹嵌石多穆壶档案
时间:Sep 30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乾隆掐丝珐琅勾莲纹嵌石多穆壶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掐丝珐琅,珐琅,勾莲,勾莲纹,珊瑚,錾刻,缠枝,花卉,阴刻,满族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清乾隆掐丝珐琅勾莲纹嵌石多穆壶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珐琅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掐丝珐琅
功能: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尺寸:通高53.4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14厘米
清乾隆掐丝珐琅勾莲纹嵌石多穆壶档案:
壶圆筒形状,僧帽口,龙柄,龙流,盖顶嵌珊瑚珠为纽。在錾刻镀金的口沿、横箍和底座上嵌有多色宝石,整体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壶通体饰缠枝花卉纹,花朵大小有别,排列有序。足上嵌长方形铜镀金片,上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多穆壶是蒙、藏少数民族盛装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情。清代满族亦以此盛装奶茶,乾隆年间曾以多种工艺进行仿制,有瓷、银、漆器等质地,但在装饰上又融进了汉文化的元素,因此粗犷、柔美兼具,一般都制作得十分考究。
图片内容:清乾隆掐丝珐琅勾莲纹嵌石多穆壶款识
扩展阅读: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勾莲: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勾莲纹: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珊瑚: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錾刻: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
缠枝: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花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阴刻: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满族: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
上述就是关于清乾隆掐丝珐琅勾莲纹嵌石多穆壶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