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珐琅彩 > 珐琅彩

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档案

时间:Dec 02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掐丝珐琅,珐琅,缠枝,缠枝莲,御用监,杂宝纹,菊花纹,红釉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

藏品名称: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珐琅

藏品年代:明宣德

材质:铜胎掐丝珐琅

功能:碗

款识:宣德年造

尺寸:高13.9厘米,口径29.7厘米,足径13厘米

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档案

碗直口,收腹,圈足。内壁通施蓝色珐琅釉为地,在朵朵祥云和杂宝纹之中掐饰双龙追火球纹。外壁一周施白色珐琅釉为地,以S形串联起的6朵红、黄、墨绿色缠枝莲花,布局规矩对称,纹饰绚美富丽。足内饰彩釉菊花纹,中心处有红釉“宣德年造”篆书四字款。

明代宣德款掐丝珐琅器是目前所见中国古代掐丝珐琅器最早有纪年款识的制品。宣德款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器物成型规整。

明宣德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碗内纹饰

图片内容:明宣德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碗内纹饰

明宣德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碗底纹饰及底款

图片内容:明宣德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碗底纹饰及底款

扩展阅读: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缠枝: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御用监:官署名,明清宦官衙门。明初置,设令、丞等官,为二十四衙门之一。后来迭经变易,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改设掌印太监1员,下设里外监把总2员及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管造办御用围屏、床榻等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钿等玩器。所属仁智殿有掌殿监工1员,掌管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扇。清代沿置。清顺治十年(1653年),其为十三衙门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裁废。

杂宝纹:由古代一些常用的吉祥物所组成的纹饰。通常有珠、钱、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

菊花纹: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与梅、兰、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为文人所喜爱。

红釉: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上述就是关于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