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珐琅彩 > 珐琅彩
清晚期掐丝珐琅莲藕式瓶档案
时间:Dec 18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晚期掐丝珐琅莲藕式瓶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掐丝珐琅,珐琅,弦纹,錾刻,缠枝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清晚期掐丝珐琅莲藕式瓶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珐琅
藏品年代:清晚期
材质:掐丝珐琅
功能:瓶
款识:无
尺寸:高49.2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13.3厘米
清晚期掐丝珐琅莲藕式瓶档案:
瓶长颈,颈上有铜弦纹三道,铜镀金口沿,口沿下有一绿色莲蓬样凸起,白色双藕耳,有圈足,铜镀金足沿。瓶颈至肩部饰蓝地彩色百花纹,肩部錾刻若干莲蓬样纹作为装饰。瓶腹部饰凸出、翻卷的荷叶纹,呈立体效果,显得生动活泼。圈足外壁饰蓝地缠枝花卉纹。
此瓶从做工及工艺风格看可知为清末珐琅器。
扩展阅读: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弦纹: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錾刻: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
缠枝: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上述就是关于清晚期掐丝珐琅莲藕式瓶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