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珐琅彩 > 珐琅彩
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档案
时间:Mar 12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画珐琅,珐琅,缠枝,花卉,五供,烛台,花觚,回纹,天蓝釉,蓝釉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珐琅
藏品年代:清
材质:画珐琅
功能:五供
款识:无
尺寸:炉高28.5厘米,烛台高36.2厘米,花觚高36.5厘米
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档案:
五供由香炉一只、花觚一对、烛台一对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礼器。
这套五供为画珐琅工艺制作,以黄色为地,通体绘缠枝花卉等,器口等边缘处镀金,花觚和烛台的近足处饰蓝色回纹一周。器内饰天蓝釉。整套礼器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彰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之气。
图片内容: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花觚
图片内容: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香炉
图片内容: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烛台
扩展阅读:
画珐琅: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缠枝: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花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五供:佛前供器,由炉一、烛台二、瓶二组成,简称五供。
烛台:照明用具,此处为佛前供器。其历史十分悠久,战国时已有各式精美的铜烛台,三国两晋时期制瓷工艺发展,青瓷烛台出现,并逐渐取代了铜烛台。三国有羊形烛台,西晋有狮形烛台,南朝有四管带座烛台。隋唐时期烛台的造型更加丰富。明宣德有青花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正德时期的烛台基本保持明初烛台之结构,清代仍沿袭这一器形。
花觚: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
回纹: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天蓝釉: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上述就是关于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