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粉彩 > 粉彩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档案

时间:Oct 28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珊瑚,粉彩,贯耳瓶,红釉,青花,白瓷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藏品名称: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陶瓷

藏品年代:清雍正

材质:瓷

功能: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尺寸:高31.4cm,口径7.1cm,足径9.6cm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档案

瓶直口,削肩,圆腹,腹以下渐敛,圈足。器身呈橄榄状,颈部对称置贯耳,足边有两长方形孔可供穿带用。通体以珊瑚红釉为地,上绘数枝粉彩牡丹,三朵盛开的黄、白、粉三色牡丹在绿叶的衬托下娇艳无比。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瓶造型端庄,图案描绘精细,以珊瑚红釉为地衬托粉彩牡丹,色彩娇艳,为雍正时期珍贵的陈设用瓷。

珊瑚红釉系将配好的釉料吹于细白瓷器上经低温烧成,釉色均匀,呈色红中微闪黄,近似天然珊瑚之色,故名。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底部

图片内容: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底部

扩展阅读:

珊瑚: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粉彩: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贯耳瓶:瓶式之一。器形古朴,颈粗而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耳,俗称贯耳瓶。

红釉: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青花: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白瓷: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上述就是关于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