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宝档案 > 国宝档案

20041007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虢季子白盘的故事,刘铭传

时间:Sep 08人围观

本期cctv4国宝档案视频主题是虢季子白盘(上),主要介绍虢季子白盘和刘铭传的故事,虢季子白盘的出土和鉴定等内容。《国宝档案》栏目提供本期节目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文字笔记)和图片预览。

今天我们要讲的国宝是距今2800多年前的一件西周时的青铜器,它叫虢季子白盘。关于它的故事,还要从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说起。

清朝同治三年四月,也就是1864年4月,刘铭传率领清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攻占了常州,住进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的府地。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铭传正在灯下埋头读书,窗外传来一声声清晰的金属碰击声。夜深人静,声音显得特别清脆响亮,刘铭传寻声音来到马厩,看到一匹马正在低头吃草,笼头上的铜环不时碰撞马厩,发出铮铮的声音。刘铭传觉得好奇,持灯俯身细看,见马槽又宽又深,四周有模糊的花纹,他推了推,没推动,觉得马槽非同寻常,决定天亮后再看个究竟。

您也许会问,你说的就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吗?没错,就是这个刘铭传,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是直隶总督,正带兵镇压太平天国。

第二天一早,刘铭传命人将马槽洗刷干净,马槽露出了真面目,这是一件长132.2厘米,高41.3厘米,宽82.7厘米,长满铜锈,很像浴缸的大铜盘。四壁外各铸有一对衔着环的兽头,周身凸有一圈形的花纹均匀精致,这个大家伙重215.5公斤,四个人才能抬起。铜盘底部有优美工整的字迹,刘铭传确定这是西周的铭文,可惜许多字他不认识。

虢季子白盘

刘铭传认定这是一件稀世宝物,他派几句亲信,将铜盘悄悄地送回老家,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肥西县大潜山下的刘老圩村。并附上一封信,嘱咐家人仔细珍藏,千万不要声张。送走了这件宝贝,刘铭传想了好一阵子,还是猜不出这到底是什么文物。前方战事紧急,只好暂时把这件事搁到了一边。

同治十年,就是公元1871年,刘铭传解甲归田,一回到家,他就请来了几位熟悉古文字的名士,帮助辨认铜盘上的铭文。名士们告诉他,铜盘上共有111个字,从铭文来看,这是西周贵族虢季子白所铸的铜盘。虢季子是西周周宣王时代的一个诸侯,虢是他受封的姓氏,季表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子是古代一种尊敬的称呼,类似后来的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白是虢季子的名字。据铜盘上记载,周宣王十二年,即公元前816年,虢季子白受命于宣王,率兵在洛河北岸同匈奴的先祖猃狁作战大获全胜,宣王为表彰他的功绩,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仪式,赏赐了马匹、斧铖、彤弓、彤矢,予以嘉勉。虢季子白特铸造此铜盘以示纪念。

屈指算来,这件虢季子白盘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那么,这件珍宝是怎么来到常州,落户太平天国护王府的呢?据光绪时期的《泸州史志·刘铭传传》上记载,虢季子白盘在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后来被时任眉县的县令徐燮得到,徐燮离任时将它千里迢迢运回常州的老家。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占据常州,虢季子白盘落到了护王陈坤书手中,成为护王府的宝藏。刘铭传进驻护王府,手下军卒不识宝物,竟然把它当成了马槽。

弄明白了马槽的身世,刘铭传既高兴又后怕,高兴的是自己三生有幸,巧遇国宝,后怕的是,如果国宝落入贪心人之手,命运堪忧。他决心把铜盘保护好。

李先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这件虢季子白盘形体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特点是用范铸法就是用陶范把它组合起来,然后用青铜溶液浇铸而成的。那么,要铸造这么大的青铜盘,就需要很多块内范和外范,而且它有精美的花纹,还有111个字的铭文,所以铸造这样巨大的花纹精美,铭文众多的青铜器,在当时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它代表了我们国家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晚期青铜铸造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刘铭传在得到虢季子白盘以后,他知道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他就派了一队兵士把这宝盘运到他的老家。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研究,他就在他家的院子里头专门修建了一座亭子,放置这件珍贵的虢季子白盘,并把这个亭子命名为“盘亭”。不时地请当时著名的一些文人学士前来鉴赏,共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又写了一本书《盘亭小录》,这点也表示了刘铭传对于祖国文物的珍视和重视。

虽然刘铭传严令家人保密,但是他藏有宝盘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引来了许多观赏者,刘铭传爱盘如命,惟恐有所闪失,就用一把大锁锁住了盘亭,拒绝观看。据说,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想一睹宝盘的真容,都被刘铭传婉言谢绝。

20041007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虢季子白盘的故事,刘铭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