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具 > 家具
清红木云蝠纹翘头案档案
时间:Mar 24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红木云蝠纹翘头案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红木,夹头榫,牙条,牙头,夔龙,龙纹,两柱香阳线,双混面双边线,混面双边线,混面,透雕,回纹,托泥,雕工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清红木云蝠纹翘头案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家具
藏品年代:清
材质:红木
功能:翘头案
款识:无
尺寸:高100厘米,长367.5厘米,宽71厘米
清红木云蝠纹翘头案档案:
翘头案红木质,案面夹头榫带托子卷头,两侧卷云头系由其他木料制成。案面下牙条、牙头雕云蝠纹和夔龙纹。案腿中心起两柱香阳线,边缘亦起线,合成双混面双边线。案侧面腿间挡板透雕夔龙纹,足下承回纹托泥。
此案体量巨大,光素的案面之下承以满雕纹饰的牙条、牙头,侧面挡板亦是不惜雕工,大案用料丰厚而无单调枯燥之感,正在于采用了简繁对比的装饰手法。
扩展阅读:
红木:即酸枝木,泛指豆科黄檀,属酸枝木类植物。有黑酸枝、红酸枝、白酸枝三种。
夹头榫:案形结体家具的基本制法之一。腿上端出榫并开口,中夹牙条、牙头,出榫与案底面的榫眼接合。
牙条: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来装饰。这种牙子中长而直的称为牙条。
牙头:较短或较小的牙子俗称“牙头”。
夔龙: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龙纹: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两柱香阳线:古代家具术语。阳线是指高起于构件表面的线条形装饰,两柱香阳线为两条间距较近的平行阳线,常见于家具的腿足等处。
双混面双边线:家具的一种线角形式。其中混面指高起的素凸面,而用三条边线界出两个混面即构成双混面双边线。
混面双边线:传统家具构件上线脚造型之一种。家具方腿两侧起圆线,中间起弧形混面,统称“混面双边线”。
混面:传统家具构件上线脚造型之一种,即高起的素凸面。
透雕: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回纹: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托泥:传统家具上承接腿足的部件。明清家具中有的腿足不直接着地,另有横木或木框在下承托,此木框即称为“托泥”。有的托泥之下还有小足,小足才是真正落地的部位。此部件多见于条案、几类等传统家具,以增稳重之感。
雕工:雕镂之工。
上述就是关于清红木云蝠纹翘头案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