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422篇:乾隆洋彩

时间:Aug 31人围观

台北故宫去年秋天举办了一个专业展览,取名《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同类展览以前没有办过。台北故宫利用其两大优势,一是“洋彩”众多,二是档案齐全,特事特办,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观众。

中国陶瓷历千年演进,陶瓷品种繁多,但优秀具有生命力的品种至清末只剩下青花和粉彩两类。清朝以来,粉彩以其新颖悦目的形态毫不留情地挑战青花老大的地位,曾一度撼动了青花霸主地位,这个粉彩的前身就是洋彩。

显然,洋彩由西洋而来,不是我们本土的发明,中国人的拿来主义历来盛行,甭管是谁的到我手就是我的,剜到篮子里就是菜,顶多改进或改良一下。洋彩缘于西方珐琅彩,特点是层次丰富,表现细腻;而我们传统的乃是五彩,色单而薄,只强调意而不在乎形,大明一朝五彩(包括斗彩)都以单纯色调色彩,平铺直叙,在清朝彩瓷未现世之前也是一派欣欣向荣。

康熙帝引进的珐琅彩一改中国传统彩瓷戏曲般的热烈,让中国文人和帝王领略了另类风韵。珐琅彩的层次直接催发了洋彩的诞生,中国彩瓷在雍乾时期如同舞台化妆术,让每一个模特登台时都光彩照人。

清乾隆六年洋彩红翠地锦上添花双安天盘口双圆瓶

有清一代,粉彩都被唤做洋彩,清宫档案记载明确无误。只是日子久了,中国人就会将其改口,起一个本土化的名字,为的是更好生存。我小时,大部分老人把火柴唤作洋火,把蜡烛唤作洋蜡,把香皂唤作洋胰子,仅一代人过去,这些洋名全部远去,留下的还是本土之名,虽土但美。

2009.4.29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