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588篇:击缶
时间:Sep 11人围观
《奥运会的文化遗憾》为一组五篇小文,依次为《中国印》、《大画轴》、《击缶》、《活字》、《口号》。此为第三篇。补充一句,我对奥运会的全体工作者充满敬意。
奥运会上的声响震撼无过于“击缶”,声震云天。的确世人被这整齐划一的没见过的东西唬住了,不要说外国人没见过这阵式,中国人在这之前也不会有人见过这样击缶,这是奥运会的一个创举。
“缶”的字面解释为瓦罐。《说文》释为“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作为偏旁部首,缶字一定与瓦器有关,例如缸、罐、缺(破器)等等。
大画家吴昌硕晚年称自己“老缶”,意为是个老瓦罐,禁不起再折腾了;《朱子治家格言》有“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之句,是说穷人的日子也要珍重,不比材质比品质;至于秦人击缶而歌,则是宣泄一种情绪;我们早年在食堂等待吃饭的时候也曾常常用筷子敲击碗边,发出清脆之响,说来也算“击缶而歌”。
将缶做得如此古怪,又蒙皮击打,有些出格,虽为“缶”形,实为“鼓”质。在中国,击打后发出轰轰巨响的乐器只有声名远播的鼓,鼓在中国乐器文化上占有老大的地位,一鼓作气,鼓乐齐鸣。中国过去所有都城都设置钟楼鼓楼,晨钟暮鼓,周而复始。所以中国人对鼓特有感情。
很可惜我们这样独特而优秀的鼓文化被改得走样。臆造出“缶”这样一个怪物展现给世界,当满场“缶”声震天时,我一阵阵担忧,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文化吗?为什么不事先翻翻书呢——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史记》);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汉书》);具绠缶(汲器),备水器(《左传》)……
奥运会以其强大阵容击蒙皮之“缶”,传播甚广,被不知情者津津乐道,这下子算是把老祖宗几千年来创造的鼓和缶的声誉一同耽误了,甚为可惜;还正应了那句千古成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20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