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613篇:西洋楼——圆明园祭之二
时间:Sep 11人围观
圆明园给今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废墟,它曾长久地默默地矗立在原址,替国人承受着难以诉说的苦难。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它最早的照片是1873年德国人奥尔末拍摄的,那时圆明园被烧毁已过去13年,给人的印象仍是风韵犹存。
恰恰是这风韵犹存的照片误导了国人。在这之后一百多年的日子里,无数摄影师在此拍摄了无数作品,来祭奠圆明园。连我在三十多年前也凑数拍摄过,并站在残存的石柱前做遐想状,发怀古之幽情。
我当时也以为这残垣断壁是圆明园最重要的场景,庆幸历史留下了有价值的证据。后来书看多了,慢慢知道了远瀛观仅是西洋楼的一景,而西洋楼也仅仅是圆明园的一景,地位并没那么显赫重要,起码没我们想像得那么重要,看一下圆明园地图就会一目了然。中国传统建筑都是木制结构,禁不起火,而石制建筑相对耐火,所以留下的都是西洋建筑。
这些废墟给人的印象强烈,会让大众误以为这是圆明园的中心。其实,圆明园占地5200亩,而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仅80亩,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它地处东北角,位置不甚重要,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景观,大众熟知的残石柱只是远瀛观和大水法的一景,由于西洋建筑独特的残缺美,遂成为圆明园的标志。
西洋楼景区的建设本是哄乾隆皇帝高兴的应景之作,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后乾隆很是心满意足了一番,但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时间久了,洋味就开始寡味,所以乾隆帝晚年就不再去西洋楼消遣。
圆明园最重要的景观奉旨收入到《圆明园四十景》画册,其实康雍乾三帝的最爱还是中国文化,康熙的镂月开云,雍正的万方安和,乾隆的九洲清晏,都曾给皇帝们无穷的文化乐趣,而这些,都在那场大火中化为乌有,让残缺的西洋景独领了风骚,误导了国人和外国人。
2010.10.16凌晨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