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1058篇:大院

时间:Sep 24人围观

解放后说的大院与从前的大院不是一回事。过去说大院都与深宅或深堂联系在一起,比如《红楼梦》第十九回,宝玉与袭人斗嘴说:“我不过是赞他好,正配生在这深堂大院里。”彼时的大院都是私宅,多生出豪门恩怨。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以后得找地方驻扎,当时建设新北京的任务极重,按梁思成先生的意思老北京城不动,在西部石景山建新北京城,以期适应新中国首都的建设。在老北京城与新北京城之间有一块过渡地,从公主坟算起,到大约八宝山为止,各军种、兵种以及军队医院、军事院校都在这块宝地先后选址驻扎,这就是后来逐渐形成的“大院文化”的肇始。如果说大院有什么文化底蕴,说穿了就是一个五脏俱全小麻雀,从理发店到小卖部,从幼儿园到小学校,从食堂到卫生所,一应俱全,其它啥也没有。

由于毛主席重视空军,从公主坟向西,第一个大院是空军大院,第二个大院是海军大院,然后其它兵种以军事院校依次向西展开。那时地不值钱,也不招拍挂,荒郊野外地大家都跑马圈地,所以每个大院面积都很大,加上那时人稀地旷,有东西南北走不到头的感觉。

大院人多而杂,来自天南地北,操着各种口音的都有,因此大院里构不成乡情区域文化。那时候大院孩子都说普通话,不说家乡话,而大人都说家乡味的普通话;我爹是山东人至老乡音不改,我娘也是山东人,可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我说话北京味随了母亲。大院构成的文化因素太多,加之建国头三十年政权以军人为主,军队大院滋生出一种优越的文化感,这种优越感其实有时挺误事,从大院走出来的人也未必都有出息。

最近我看“大院”一词频现,随口说上两句,因为我在空军大院度过了我人生最萌动的少年时代,算是一个见证人。

2014/1/22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