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1161篇:江湖信义,言出如山,势利与守约
时间:Oct 24人围观
本页提供2014年10月24日鉴定家、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发表在马未都博客上的《马未都博客文章第1161篇:江湖信义,言出如山,势利与守约》文章阅读,主要包括江湖一词的由来和传播,古代江湖信义,言出如山的内心守约,现代等价交换和合同履约等内容,全文如下:
江湖的文化含义的无限不清,每个人心目中的江湖都不尽一样,有人宽阔有人狭隘。此语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说的江湖本身包含江河湖海的本意,因寓义深刻,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的生存形态。
人处于陆与鱼处于水没有本质区别,如调换处境就会显出尴尬。庄子观察到此境,遂写出千古名言,使“江湖”的含义愈发广泛深刻,加之后世名人诸如曹操、陶潜、范仲淹、王安石等的渲染,让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江湖。
两千多年来,江湖上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则,讲究信义。信在前,义在后。中国古代社会秩序井然,信义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江湖上最看重信义,没有江湖规矩的社会是不公平的社会。在中国的古代江湖上,没有人写合同,说出的话就是合同,言出如山,说了不算为江湖不耻,亦为江湖大忌,故江湖上的冲突多由此引发。义在江湖上是行动,为兄弟两肋插刀不计成本,不讲回报,义的原则不违背忠即可做,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浒传》中的忠义堂的众兄弟。
现代社会也形成了一个江湖,无意间伤及了古代的江湖。现代江湖以其合同履约和成本回报钳制了人的质朴情感,以等价交换的理性伤及了不计较回报的感性,因而人逐渐变得势利而不愿从内心守约。江湖上的信与义都是内心的事情,而现代的社会规则都是限定外在行为的,这种演变让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成本越来越高,并越来越担心这个社会的未来。
2014/10/11
备注: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陶潜《与殷晋安别》: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文章评论
- 尚雅人 评论: 马先生的看法确实犀利,现代社会的江湖以外在的合约为约束,很多时候还不如从内心发端而出的自我约束好。儒家文化的内在深厚底蕴让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