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视频和笔记(1):曙光初现,彩陶,兵马俑,唐三彩
时间:Sep 04人围观
点击返回 马未都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视频和笔记 目录
你知道陶与瓷的区别吗?你知道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瓷器大行其道,而陶器却几乎难觅踪影?著名的“唐三彩”它究竟是陶器还是瓷器呢?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为您一一揭开这些小问题背后的大谜团,讲述马未都说陶瓷——曙光初现。
陶瓷作为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用品,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但是我们却往往不知道陶与瓷有什么区别,究竟什么是陶,什么是瓷呢?更为奇怪的是,我们虽然总在说“陶瓷”这两个字,但是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却是瓷器?陶器的踪影在现代生活中几乎要销声匿迹了,在这一荣一衰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那些曾经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兵马俑又与陶有着怎么千丝万缕的关系?而那些我们更是非传熟悉的“唐三彩”,它们究竟是陶器还是瓷器?这个陶器最初的曙光和诞生地究竟在哪里?我们在哪里可以收藏到这些数千年之前的精美陶器?今天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与我们一同走进陶瓷的历史破解这许多小问题背后的大谜团,为您讲述马未都说陶瓷收藏——曙光初现。
我们从今天开始讲陶瓷。陶瓷是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收藏,陶瓷的文化背景也是最奥妙的。我们要了解陶瓷,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历史有多长。以我这样的年纪,我今年52岁,以我这样的年纪,两个人首尾相接就到清朝了,五个人呢,就可以看到乾隆了,17个人首尾相接就可以看到宋徽宗了,27个人就可以看到唐太宗,100个人首尾相接的历史就是我们民族的文明史,不到5000年,从甲骨文到现在,不足5000年。依此看,历史没有多长,对吧?我们把它量化以后就感觉到它没有多长,不像想象的那么长,我们有文字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不足5000年,那就是我们刚才那样的计算方法,就是说我们在座这些人首尾相接大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明史,一个由文字记载的文明史。那么我们再往前追溯就是我们用火的一个历史。
用火的目的:1.取暖,2.熟制。
我们早期的用火是野蛮到文明的一个过渡,我们怎么去用这个火,最早的用火就两个目的,一个是取暖,一个是熟制。人的本身的一个进化跟吃熟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到用火的另一个目的,当它烧制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说指的是烧制这个陶器的时候,距离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大约只有不到一万年的时间。我们烧造这个陶器的时候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今天讲,那是人类的一个伟大的发明,但这个发明最早期的时候就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比如你用火的时候,旁边的黏土成为板结状,变得非常硬,这个特征被古人发现了,所以他就有意识地把这个黏土提炼出来,把它做成一个造型,然后搁在火里去烧。越烧温度越高,越烧东西就越完美,这就是我们陶器的发明,这个发明距今不足一万年。正是这个发明开创了我们中国陶瓷文明的一个先端。因为有了陶器的发明,才后面有了瓷器的发明,我们常说陶瓷陶瓷,陶瓷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一种是瓷,这一讲主要是讲陶,下一讲讲瓷。
我们先建立两个完整的概念,才对后面若干课,才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我们一开始烧制陶器要用来干什么呢?首先要制造一个容器。容器是什么,我们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碗,一个杯子,我们用它来盛水,盛饭。容器的革命是人类文明坐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革命。容器的每一次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发展,它是以它为坐标的。我们今天把容器不要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一个杯,一个碗。容器包括很多,比如我们的住房就是一个容器,比如你洗澡的澡盆就是一个容器,再比如你现在储存信息的一个硬盘,U盘,移动硬盘,这也是一个容器。它容纳巨大的知识在里头。所以人类的每一次文明的进步都跟这个容器有关。
我们祖先最初使用过的这些陶器为什么在今天已经很少见到它们的踪影,而瓷器却跨越了数千年,仍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使得陶器在这漫长的时光中悄悄消失了呢?
陶器的缺点:1,易碎。2,吸水。
陶器肯定有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它易碎。我费劲巴拉把这个事做起来了,稍一不小心就打碎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失手打碎瓷器和陶器的这么一个经验,另外一个缺点呢,就是它吸水。我们今天可能不感受这个缺点给我们带来的困惑,古人是长时间被这件事困惑,比如说我们过去古人也喝粥,他喝粥的时候用什么呢?他可能是用植物的种子,比如用一个匏器就是我们所说的葫芦,剖开一破两半,然后盛上粥喝,或者说用一块兽皮兜起来喝,非常不方便。那么自从陶器出现了以后,他开始用陶器可以盛食物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问题出现,它吸水。比如哪个母亲盛了一碗粥,出门就叫,小二,赶紧回来喝粥吧!回头一看,这粥成干饭了,对吧?它就把水给吸掉了,他在长时间摸索陶器的进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它的吸水率,不能让它太吸水。我们今天能够残留的痕迹就剩了一个花盆了。我们去买的这种陶花盆,它是吸水的,而且是利用了它的吸水和透气来保证花能茁壮生长。如果不是这一点,我们几乎就摆脱了这个陶器。
我们陶器产生的最好一个背景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我们民族,我们的祖先的一个发祥地。我们都称黄河为母亲河。长江流域也有,但相对于黄河流域来说呢,长江流域的陶器比黄河流域要少。我今天带来两张片子,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陶器,这是著名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人面盆,非常有名;
这一件是马家窑文化,这是一个提水的用具,我们看它做得非常聪明。它是尖底,尖底为的什么呢?一旦进入水,它就立刻翻个儿;当它水装满的时候它就立刻正起来了,这就是它的功能。我们五千年前的人已经开始用这么漂亮的东西来提水了。
我们陶器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民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我们以农业为主的概念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我自己供应我自己吃,供应我自己穿。我们的贸易相对来说比游牧民族弱。首先弱在意识上。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自己供给自己,那么贸易民族,游牧民族他是要易物的,它东西不产生,所以他要去交换。所以说我们这样的民族因为是一个定居的民族所以他就要大量地生产这种用具。他生产这个用具,他没有考虑游牧民族那种抗振动,比如游牧民族愿意使的是金属器,皮制的,木制的,不容易磕碎的。因为他永远在行动当中,那么定居的这种民族就不在乎这种东西。那么你分量重一点也没关系,你易碎我小心一点就可以了。
刚才说到中国早年的陶器都出现在黄河流域,但时光过去了几千年,如果我们今天还想收藏这些陶器,具体在哪里可以找到最好、最多的陶器呢?
早年我去甘肃的时候呢,看到甘肃有很多彩陶。在奴隶社会的时候,财产是以数量取胜的,不是单纯的由质量取胜的。数量取胜就是它需要有一定的数量,所以彩陶往往出土的时候就非常的多,有时一窖有几十个,上百个,甚至几百个。那么他不谋求它的质量,他是谋求它的数量。当时的财富都是数量这种形式来表现的。那么我当时在甘肃的时候,我去让当地的人带着我去转,就看到这种彩陶。第一次我看到这,我说这个怎么这么多,比我想象的多。我当时认为收集到一个彩陶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没想到在一个人的屋子里看到堆积如山,我就想,他历史上,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彩陶去陪葬呢?他为什么要做呢?那么它无非就是一个财富的一个显现。他当时积累了财富了以后,他没办法浓缩这个财富,他不能烧造一个好的,质量像我们后来皇宫里用的珐琅彩,价值连城,他不可能烧造这样一个东西去陪葬,他就以他的数量来作为他的财富的一个表现形式,然后下葬,那么被后人无意识或有意地挖掘出来的时候呢,你就会看到堆积如山的。我看到过有80公分高的大罐,我当时觉得没法拿,所以就挑个小罐买了一个,我第一个买的彩陶才花了60块钱,当时我也觉得很多,很漂亮的一个彩陶罐,当时才花了60块钱,那么我为什么要买彩陶罐呢?就是那个人跟我讲,说这是马家窑的,我是第一次听到马家窑,因为我本人姓马,我听着非常亲切,觉得这就是我们家的窑,然后我就买了,就因为这句话。我一开始,你想想当时不是很清楚,后来才知道马家窑文化中也分马家窑类型的、半山类型的、马场类型的,它有很多种,我当时分不清楚,就是人家告诉我这是马家窑的,我一听我们祖上烧的,我就干脆给弄回来吧。我就把这个买回来了,我今天想起来,当时我去的甘肃是因为它是彩陶的一个产出地,历史上像青海、甘肃,彩陶非常非常的多,那么那些地方,你去找彩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我们在陶器当中还有一个词,我们今天有时候也说,叫“秦砖汉瓦”,对吧?一说中国的建筑,就说秦砖汉瓦,说的质量,是一个质量,但是呢,比如说秦砖,秦代的砖,汉代的砖,以至再往前一点,战国的砖都能烧造得非常好,空心砖,非常大,它那个砖的概念和我们今天看到的砖不太一样,大的砖都有一米多长,非常大,而且可以做台阶,就是天天往上踩,空心砖可以做台阶不会踩碎,质量非常好,因为秦统一了六国,所以好处就算秦的了,算秦朝,所以说秦砖。实际上战国时期就已经大量烧造这种大型的砖了。
下面又说汉瓦,汉朝也是这样,汉瓦不是到汉代才开始烧造瓦,很早就有了,只不过把好处又归了汉,因为汉朝也是政治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比如我们现在的电影当中,大量的反映这一个时期,比如张艺谋拍的《英雄》,陈凯歌拍的《刺秦》,都是反映战国到秦这一个时期,秦统一六国嘛。那么当时我们看到那些电影当中净是一些骑兵打仗的镜头,可这个时期的骑兵跟我们后来想象的骑兵,跟我们所熟知的骑兵有很大的差距。当时的骑兵是没法在马上打仗的,当时骑兵只是一种运行的速度,骑兵基本上骑着马,冲到你跟前,翻身下马,俩人就打起来了,不是在马上打仗,在马上打不了仗,为什么呢?是因为当时没有马蹬,没有马蹬是在马背上待不住的,使不上劲,没有马鞍,秦代的马是没有马鞍的,这都是秦以后才发明的,所以你看张艺谋他拍的《英雄》倒是对的,大部分都是步兵的,排着阵,然后往前冲,那是当时古代战争的一个场面,真正骑马打仗是不可以的,我们可以用文物来说明这个事,我们看到这是秦兵马俑:
注意看这匹马,马身上既没有马蹬也没有马鞍,但是它的装备是齐全的,那么我们看到唐代的马既有鞍又有蹬,非常清楚。马蹬是公元三世纪,大概在三国以后发明的,三国时期都不能证明有马蹬,所以我们拍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种骑马打仗的场面,说起来是非常难过的。
我们刚才看到秦兵马俑是属于一种灰陶。灰陶跟红陶比起来,灰陶硬。你看北京的四合院都是灰砖盖的。它只是工序上加了一道工艺,它就使它的硬度增加,所以今天看也是灰砖比红砖贵,就是它多一道工艺。在古代灰的陶器相对都比红的硬,烧结温度就略微要高,多了一层工艺,这种工艺是在它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去闷制,所以使它的陶器变得坚硬。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用灰陶烧制的,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就以今天的工艺烧造这么大型的兵马俑都有一定的难度。
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进步,它首先是人殉制度的一个替代,但是当时的这个制度的出现,就是说,以做出的人样的这种陶器来替代人去殉葬是文明的一个进步。但是在社会上是由阻力的。比如孔夫子就讲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他说的什么意思呢?他说的第一个做这个俑的人断子绝孙,他是很恨这件事的,但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不因为某一个人的判断而它停止了前进的一个脚步,它依然向前去发展,所以这个俑就代替了人殉制度,我们商代盛行的人殉制度最多的时候一次陪葬要几百人,一般都是十个八个,到一百个人之间,但最多的记载有达三百多人的陪葬。那么兵马俑呢,说起来也是一个人殉制度,像秦始皇这样一个伟大的皇帝,他去世以后他要有这样的陵寝,有这样一个陪葬的队伍,表明他生前的一个强盛,那么我们今天挖出来的这部分,给大家展出的这部分有八千多尊,底下还有多少,现在不是很清楚,还有很多都没有挖出来。如果我们想当时用人殉制度,那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有这么多人要下葬吗?要陪着一个皇帝死亡吗?是不可想见的。那么秦代的兵马俑以及它的马匹,就是它的陶马,都是跟实物大小一样,跟真人大小一样,低的一米六八,一米七零,高的倒一米八五,就跟我们现在人的身高几乎一致,只有秦代能做到做的和真人一致的兵马俑。
如此烧制精美,如今又价值连城的兵马俑,我们在古董市场上看到过许多兵马俑在卖,那么,在这许许多多的兵马俑中,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兵马俑呢?
刚才说到在今天的古董市场上可以看到有许多兵马俑在卖。我们总会忍不住要问,这其中会不会有真正的兵马俑呢?
兵马俑到目前为止仿制是大量的,但是市场上没有流通过一件,就是国家管理得非常严格,没有使一件兵马俑流出挖掘场地,所以现在全都是国家的一个宝藏。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代表国家出去的文物展览,兵马俑在美国,在英国,在欧洲各国都展览过,使欧洲人看到中国的兵马俑,觉得特别神奇,它每个非常的个性化,不是每个人千篇一律,一个模子刻出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单个的人体,所以当时的工匠对陶器,对雕塑的这种理解是一种登峰造极的。我们今天都不能想象,秦朝用了那么大的国力去做这么一件事情。
兵马俑的发现本身也是一个故事,也很偶然,就是1974年3月份的时候陕西有几个农民在打井。先是打井打了好几天,挖的时候越挖越硬,挖出来那东西都不能使,也不见水,后来就挖出了这种陶器的残片,然后路过有一个人,多少见过市面,说这底下好像是文物,就把这个事上报了,偶然的一个上报,就导致兵马俑说起来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一个发现,距今也30多年了,那么我们现在去陕西兵马俑的展览区的时候,你看好多老头都给你签名,说是他发现的。当时有五个人,有案可查有五个人,现在估计有15个人都在那儿签字,都说就是我发现的,但是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乐,是不是他发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民族有这样一个宝藏被我们这一代人看见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荣幸,在我们以前的人都没见过这东西,实际上民国的时候发现过这个兵马俑,他们打井的时候也打过这个东西,但当时的认知特别低,打出一头,还害怕,然后把它捆起来以后吊到树上还晒好几天,晒完了以后又把它卸下来,打碎了以后深埋,他觉得不吉利,当时的人非常迷信。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没有知识,后来因为有了知识以后就知道了文物的一个重要性。我们今天兵马俑还为我们的国家创造很多外汇,每年几百万人参观。
我们看到的这个汉俑,它有两类。一类都是这种兵马俑,不管是秦的还是汉的,它都是很庄重的;另外一类都是这种说唱的,反映生活的另外一种形态。我们一般来说,你了解一个文化背景,应该了解它最后面的大背景,凡是说唱俑出土多的地段大部分都是歌舞升平的时候,是他国土安宁的时候,比如四川出土的说唱俑就非常多。
四川是后方,生活相对来说比中原地区好得多,中原战争发生得多,我们抗日战争也是这样,都搬到大后方,搬到四川重庆去,所以他那个地方还是歌舞升平,文物一定是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它不能逃脱这个写照。你中原打仗,他就塑造兵马俑,你后方,你四川歌舞升平,它就是说唱俑,杂耍,你看到一定都是这些。
既然在历史上有过许多的陶俑出土,那么在那些嗅觉敏锐的古董市场中有关于这些远古的陶俑究竟又发生过什么真实的故事?那其中的别样悲喜又将会怎样上演?
有一年,那时潘家园突然这种俑数量增多,买的人也增多,然后消息也增多,大量人都传说大量出土这些东西,所以很多人都冲去买,甚至很多大单位都去买,买了很多这种俑。有一个单位买完了以后都找了很多专家去鉴定,当时把我也请去了,我去看,看完了以后呢,因为大家众说不一,有人说这东西对,有人说这东西不对,所以闹得矛盾比较激烈,我当时提了两条,第一条我说我们现在已看的这部分俑,在地上,当时在一个大走廊里排了很长的队,我说从西汉起到隋唐止,几百年时间,历朝历代的俑都有了,从无间断,这些东西凑在一起的可能性,就我们说,从统计学角度上讲概率有多大;第二,我说你们注意到没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东西都神态各异,非常精彩,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所有俑上的土都是一样,它附粘的土都是一样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们下葬的地方,就是我们历史上所有下葬的地方都不是事先想好的,你不能大家历朝历代的的东西都跑一个地方下葬,是不可能的,有山东出土的,有河南出土的,有河北出土的,有陕西出土的,你不可能土质都一样,上面附加的土质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当时觉得这个事特别可疑,紧跟着,因为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凡事都激动的人,一听说这事,他就说不能落空,上去就买,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了潘家园,指挥一个卡车,就往卡车上装,然后买得都便宜,很便宜,都装一卡车运他们家,在大兴那边搞了一个院子,运了满满一院子,然后他就不死心,买了很多。他说,你看那么多人都在买,那么多单位都在买,我不能到最后,这个机会让我丧失了,我也买。买完了以后他隔了很出一段时间他来找我,他说那事有点危险,我说怎么危险呢?他说这事有一个问题,他说我去洗这个东西,因为全是土,有一个马的肚子不是空的吗,他往外掏黄土,黄土,很细的黄土,掏的时候里头有一平板玻璃,把手剌一个大口子,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是出土的,这玻璃谁搁进去的呢,对吧?是无意中陷进一块玻璃把他的手剌一个大口子,他手包着纱布来跟我说,当时剌的时候我心比手还疼呢。一看这东西就是假的了。所以有时候从收藏的角度上讲,有时候不能一时兴起,不是咱们冲锋打仗,有时候你要更多去分析,也不要设想怎么那么多好事怎么一下全涌到你跟前了。那么他有一点是我们现代人不知的,过去收藏是“老乡对专家”,老乡他去作伪,作赝,做个假东西来蒙你,他的知识是有限度,所以他在作伪的过程中很容易露出这样或那样的破绽;但是现在的作伪是“专家对专家”,对方也是专家,他把所有可能露出来的破绽全在事先给抹掉了,所以你很容易上当。
听过了许多悲悲喜喜的陶瓷收藏故事,看过了如此蔚为壮观的秦朝兵马俑奇迹,那么紧随其后的汉朝究竟又会用这些普通的泥土制作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陶器呢?
陶器到了汉代以后,它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汉代对陶器的一个改进主要表现在他在给陶器上上釉,我们所说的汉绿釉,就是这种东西,汉绿釉,在陶器上开始上釉,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我们一开始讲到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有突出的一个贡献,就是他控制了它的吸水,所以釉陶开始比陶器变得容易使用。含铁的呈现红色,凡是含铜的呈现绿色,就是汉绿釉的产生。汉代的陶器除了我们说的这种建筑以外,它的容器开始大量增加,你像陶壶啊,陶罐、陶盆啊,就出现了大量的生活用具。西汉的时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经济的一个高峰,所以从西汉很多文物中可以反映这一点,你看普通的民宅,非常漂亮,非常漂亮的这种民宅,反映了人们当时生活的一种状态。
汉绿釉的这种盛行,导致我们很长的一段时间,包括西方人很注重收藏中国的汉绿釉。他的汉绿釉是讲什么,反铅,一说汉绿釉就是反铅,因为这个汉代的文物一般距今都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不管是汉绿釉还是汉黄釉,在地下这种长时间的埋藏使它出土的时候上面都有一层泛着银样的一种云母一样的光泽,这种行话就叫“反铅”。现在大部分一收藏汉绿釉的人都以反铅为鉴定依据,一看反铅了,就觉得这个东西是真的,不反铅这个东西就开始有点二乎。其实反不反铅跟它东西的真伪不是必然的关系,很多不反铅的陶器都是真实的。
汉代的这个绿釉的出现导致后来影响到中国的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唐三彩”。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我们一般人会误认为,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就是个陶瓷啊,其实它跟瓷器无关。它就是一个典型的釉陶,上了釉的陶器。唐三彩是非常容易破损的。
那么我们先讲一下它的概念。它说的三彩不是三个颜色,是有多种颜色,唐三彩的颜色很多,主要色调是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很多,白色,很多种颜色。唐三彩它的烧造温度相对以前的那种灰陶、红陶又提高100度,大概能达到1100度,它烧造的温度就提高。一旦温度提高,它的硬度就提高。唐三彩主要是明器,明器是什么意思,就是下葬用的,专门为死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叫冥器。我们知道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的一个高峰时期,到了东汉的时候,从政府到民间都对这个厚葬之风开始厌恶,所以东汉以后国力也衰竭,墓葬里面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唐代变成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你只要一个唐墓一挖开,里面东西成千上万。唐代为了厚葬大量烧制俑,动物、器皿,所以唐三彩无所没有,什么都有。唐代呢,是非常喜欢马的。你比如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大家都知道昭陵六骏,其中两骏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被盗到美国去了,至今还在美国费城的博物馆里展出,另外四骏已经被打碎了,准备运输的时候被我们政府劫住,今天还在陕西博物馆展出。
昭陵六骏:拳毛剐(马)、什伐赤、白蹄乌、特勤膘、飒露紫、清骓
这六骏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六匹马,作为浮雕,在昭陵千年供奉。我们一直从唐代,一直到民国初年才被破坏,所以非常可惜。李世民本人骑术非常精湛,所以导致他认为马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他认为马非常重要,一个帝王当他是一个强国的帝王的时候,他对军事就非常重视,因为只有军事强,你才国家强。《资治通鉴》有这么一段记载,“上初即位,牧马有二十四万匹,以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少卿张景顺副之。至是有马四十三万匹,牛羊称是。上之东封,以牧马数万匹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它这一段说什么呢?这段记载就说当时唐玄宗他上任的时候有马二十四万匹,很大的数量,二十四万匹,然后他就任命两个人管这个事,任命两个官去管。按现在说是装备部,装备部部长,副部长,你们去管这个事。然后到开元十三年的时候,马已经变成四十三万匹。然后他去泰山去祭祀的时候,马是分着颜色出行的。比如白马一群,黑马一群,红马一群,远看的时候如云锦一般,非常壮观漂亮,这是史书上有这么一段记载,每年八月五日唐玄宗过生日的时候他都有各种表演,其中一个重要表演就是让“舞马衔杯”。马衔着这个酒杯一直递到皇上跟前,这个场面我们今天都不能想象,只能靠文物给我们提示,比如何家村,就是陕西何家村窑藏出土的一个银的鎏金的舞马衔杯那么一个酒壶,那个酒壶非常精美漂亮,它那个场面就是反映了唐玄宗过生日的一个场面。唐代一个诗人叫张说,他《舞马词》里有这么一句话,“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垂头掉尾醉如泥”就是说这个马在那儿,你看盛装舞步的时候,那个马就有点跟喝醉了似的,晃晃悠悠,就是那种感觉。
我们对唐三彩的认知是这些年逐渐加深的,我们早年其实对它认知不深,一百年前中国人凡是挖出唐三彩,一定当场就碎掉,觉得不吉利。我们过去由于对这个不认识,所以后来再拍戏当中也不太注意。我早年看《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时候,贾母的屋里摆着一个唐三彩,这是一个大误,因为在乾隆时期,我们知道《红楼梦》反映乾隆时期的社会。乾隆时期是不可能把唐三彩摆在屋里,因为当时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事。
长期被中国人认为是不吉利的唐三彩,在西方人眼里究竟又是怎样?唐三彩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究竟又价值几何?是不是人们认为的不吉利而无人问津呢?
唐三彩由于西方人的重视,长时间是中国艺术品世界最贵的东西,世界纪录是由唐三彩创造的。这什么时候呢,1989年,1989年年底的时候,欧洲苏富比在伦敦的拍卖,有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的马。这个马为了招标,它给运到香港去展览,展览的时候非常轰动,很多人都去看,结果把这个马往回运的时候,从香港运回英国的时候在船上丢了。被盗窃了,但是图录已经向全世界发放了,就准备拍了,但是运回的途中被盗了,当时那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当时皇家警察重案组全部都出击,连夜去侦破这案子,结果找回来了,最后卖了74万英镑,合600万美金,当时的牌价合600万美金。那时中国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由这匹马来保持的一个最高的纪录。
三彩马里有很多马是非常生动。我们看到的马非常的生动,非常漂亮,这都是贵族的马。有时候塑造它的动态,比如有一匹非常著名的马叫“左勾头,右抬蹄”,向左勾着头,抬着前腿,非常动态,非常生动。后来我就想过去对模特的要求也是向左边拧着头,耸着右肩,它都是一样的,它是要有一个动态,其实不是很舒服。李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说的五花马大概就是这样的马,所谓花就是这个位置,这是三花马。五花马就是古书上的记载,就是解释也非常多,比如它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马,非常漂亮,五花也是一个泛指。
那么我们今天大致讲了一下中国陶器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我们总结一下。陶器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比我们再早的时代,陶已经在西方有所出现,那么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下一讲讲瓷器,谢谢大家。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视频和笔记(1):曙光初现,彩陶,兵马俑,唐三彩
点击返回 马未都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视频和笔记 目录
扩展阅读
-
陶器 红陶 灰陶 彩陶 釉陶 唐三彩 瓷器 黄釉 珐琅彩 邮票 匏器 鎏金 马未都 仰韶文化 陶俑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绿釉 花盆 宋徽宗 陶马 苏富比 缶 古书 俑 宝藏 昭陵六骏 甲骨文 甲骨 珐琅 汉绿釉 古董 烧造 汉代 作伪 潘家园 艺术品 仿制 玻璃 陪葬 乾隆时期 冥器 唐代 明器 马家窑文化 制陶 西汉 东汉 鱼纹彩陶盆 何家村窑 金属器 浮雕 缸 酒壶 战国 小罐 新石器时代 木制 民国 璧 李世民 秦始皇 陶盆 观复博物馆 陶壶 兵马俑 陶花盆 人面盆 尖底瓶 马家窑 秦砖汉瓦 秦砖 汉瓦 秦兵马俑 灰砖 殉葬 人殉 陵寝 雕塑 残片 汉俑 说唱俑 作赝 假东西 陶罐 反铅 汉黄釉 云母 唐墓 拳毛剐 什伐赤 白蹄乌 特勤膘 飒露紫 清骓 资治通鉴 舞马衔杯 图录 黏土 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 祭祀 白马 博物馆 彩陶盆 仓 藏被 钗 秤 出土 到代 牒 盾 工匠 何家 红楼梦 葫芦 笏 击鼓说唱俑 锦 镜头 酒杯 卡 空心砖 李白 奁 马里 马俑 矛 矛盾 美国 匏 盆 片子 平板玻璃 签 秦朝 清朝 裘 人参 人面鱼纹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首 任颐 戎 如山 三彩 色别 山东 勺 生活用具 笙 石器 石器时代 史书 收藏故事 四合院 榻 唐三彩马 唐太宗 唐玄宗 绨 瓮 舞马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英国 罂 鱼纹 竽 云锦 展览 杖 昭陵 植物 栉 中非 中国陶瓷 陶瓷 马鞍 商代 三彩马 战国时期 大罐 收藏市场 中国艺术 卣 穿 甑 先生 深埋 文明 乾隆 尊 敦 电视剧 锔 冲 绺 璋 押 豆 毕 牍 觯 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