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钱币 > 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金、银质钱币

时间:Sep 04人围观

据专家研究,大致在商、西周时期,黄金在商品交易中就开始使用,取得了商品货币的资格,只不过这时黄金与铜在文字上的区别还不明确,铜有时也称为“金”。但到春秋中期以后,黄金与铜在名称上的区别己很明确,这可以从我国古代文献中得到证明。如《管子》一书就明确写到:“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战国策•齐策四》则写道:“……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其他如《墨子》、《孟干》、《韩非子》等书里,也均提及黄金。

由此说明黄金不仅已普遍使用,而且在当时的流通领域中黄金占有重要的地位。据专家对出土实物的研究,黄金货币主要在当时的楚国流行,其形制大致分为金版与金饼两种。金版一般呈长方形或锭形,有的形状比较规整,有的并不规整。如1958年江苏丹阳出土的金版,其形状就很不规则,左边长约3.3厘米,右边长约4.4厘米,上宽约5.1厘米,下宽约6.5厘米,厚约0.5厘米。金版上均打印有郢爰、爰金等戳记,因此通常又称作郢爰或爰金,一般含金量都在90%以上,最高者达到99%。据有的专家研究,郢爰每版的重量为“一爰”,大致相当于秦代的一镒或汉代的一斤,约折合24两。每版打印的戳记一般在20个左右,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随意切割。就出土情况看,以安徽、江苏、陕西等地发现较多,河南、山东甚至湖北也有发现;以零散的、大小不一的为多,但也有整版出土的,如1969年在安徽六安就出土了两版完整的郢爰,再如1978年在安徽寿县一次出土18整版。

郢爰或爰金,一般含金量都在90%以上,最高者达到99%

金饼又分为圆形金饼和马蹄形金饼两种。湖北江陵楚墓中曾出土包金的铅饼10枚,据此专家推测当时金饼也是作为货币在使用的。根据目前发现的少量的实物来看,金饼的大小与重量是不一致的。如1974年出土于河南扶沟的金饼每枚重200多克,而1978年出土于安徽寿县的、已被切割成半圆形的金饼,其切口长8.4厘米,厚08一1厘米,重309克多,可想而知如其未被切割,重量还会增加许多。与郢爰一样,金饼在使用时,也可根据需要随意切割,属于计重的货币,与铸币不同。另外,有的专家认为,楚国黄金货币中,除版状的爰金外,也有饼状的爰金,同样打有戳记,一般在13-14印之间。

银质货币,据专家研究推测当与黄金货币一起在流通使用,只是目前发现的实物很少,对其具体情况也就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目前发现的,大致属于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的银质货币,只有1974年出土于河南扶沟的18件银布币。它可分为二类:一类与当时的铜质空首布形制相似,体形较短,首部中空可以安柄;一类为实首短身;一类为实首长身。春秋战国时期银质货币的详细情况,看来只能有待于今后地下出土物的进一步发现了。

以上我们将春秋战国时期钱币的情况向大家作了一个概要的介绍。总的说来,春秋战国钱币就材质而言可分为铜币与金银币两大类,而以铜币的流通与使用为它;铜币就其形制又分为布币、刀币、铜贝及圆钱四大系列,而每一系列铜币的具体形制与使用范围,又有不同的区别。掌握这些情况,就可说对春秋战国钱币有了一个概要的了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