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钱币 > 钱币

秦汉时期钱币有哪些

时间:Sep 03人围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为巩固其统治,消除六国残余势力的影响,秦王朝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货币的改革与统一是这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对我国钱币形制等的演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钱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根据《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记载,秦王朝改革币制的主要内容为:1.废除六国所铸各式货币,禁止流通使用:2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以半两铜钱为下币;3.禁止私人铸币,进一步由政府掌握铸币权;4.珠玉、龟贝等不再作货币使用。由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钱币形制不一、式样纷呈的局面结束,而代之以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通行全国。

秦半两钱并不是在秦王朝建立后才有的。春秋战国时已有圆钱铸行,并逐步由圆形圆孔发展到圆形方孔,而秦国就是主要通行圆钱的国家。尤其是到战国末期,币材实足的“半两钱”已成为秦国流通市场上的主导货币,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与使用。因此,秦王朝建立后,在废除六国货币的同时,这种已在秦国普遍使用的“半两钱”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法定货币而通行全国。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法定的“秦半两”直径为一寸二分(古制,不同于现今的尺寸),重十二铢(“铢”为古代重量单位,十二铢约为8克)。从实物看,秦半两无内外郭,背平素,面有铸文“半两”二字,文宇突起、略长,有大篆遗风,风格古朴。

秦半两

自秦王朝将“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而推行全国后,这种方孔圆钱的货币形制一直在我国历史上沿用了二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止。由此可见秦王朝统一货币,对我国钱币形制的演化发展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秦王朝因其残暴的统治而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迅速覆灭。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西汉初年仍沿用半两钱,只是由于秦王朝末年以后战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允许私铸钱,不法之徒偷工减料谋取暴利,因此半两钱已名不符实,越铸越小,甚至出现了重量为三铢及不足三铢的“荚钱”。所谓“荚钱”,是因为这种钱钱体轻薄,大小如榆荚,故名。西汉政府虽力图改变这种货币严重混乱的状况,如惠帝曾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而统由政府铸行,如吕后时期铸行八铢重半两钱,文、景时期铸行四铢重半两钱等,但收效不大。直到景帝末年,明令只准直属中央的郡国铸币,严禁民问私人铸币,政府才初步控制了铸币权,使货币混乱的状况有所改善。汉武帝即位后继续整顿币制,陆续铸行三铢钱、有郭四铢钱等,并最终在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春下令‘罢半两钱,行五铢钱”。以后又进一步加强对铸币权的控制,将铸币用的铜材由中央政府统控起来,设立专广互的铸钱机构与职官,管理铸造钱币的各项事务,并严禁各郡国铸钱。由此,西汉政府才彻底控制了铸币权,而汉初以未货币混乱的状况也才得到彻底的改变。自此以后直到东汉末年,五铢钱成为西汉主要的流通货币。东汉灭亡后,五铢钱仍长期作为钱币的主要范式,直到唐朝初年才被废止,前后一直沿用了七百余年,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说五铢钱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一直沿用了七百余年,是指其形制没有根本的变化,而不是说各时期五铢钱的形制完全是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差别的。事实上,就是在两汉时期,西汉、东汉的五铢钱就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具体说来,西汉五铢钱一般形制精厚,轮廓较深,而东汉五铢钱形制规整,轮廓较浅;西汉五铢钱的直径约为2.5-2.6厘米,穿孔宽约0.9一1厘米,重量一般为3.5克,东汉五铢钱的直径约为2.55-.26厘米,穿孔宽0.9-1厘米,重量一般为3克,而一些小型的五铢钱直径约为2.3厘米,穿孔宽0.8厘米,重仅约1.9克;西汉五铢钱铜色一般为紫红色,含铜量较高,而东汉五铢钱铜色一般略带红色,后期红色更淡,甚至呈黄色而发白,含铜量较低;西汉五铢钱的钱文“五铢”二字,笔力雄劲,有小篆气韵,东汉五铢钱的钱文笔划比较均匀,有隶书的影响,尤其明显的是,西汉五铢钱的“朱”字头为方折,而东汉五铢钱的“朱”字头力圆折,等等。至于两汉以后的五铢钱,与两汉五铢钱的差异则更为明显,我们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五铢钱

我们在肯定五铢钱的基本形制不变的前提下,向大家介绍各时期五铢钱在大小、重量、成色以及钱文等方面的差别,目的是为了加深大家对各时期钱币形制某些细节的了解,以便大家在鉴别、鉴赏古代钱币时,能够更好地辨识、欣赏这些古代钱币。

谈秦汉时期钱币,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不能疏漏的,那就是东西汉之交的王莽时代的钱币。西汉末年,统治集团腐败日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乘此时机,公无8年王莽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史称新莽。新莽在其短短的十多年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四次较大的币制改革。第一次王莽下令铸造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共四品,同时并用;规定错刀值五铢钱五千枚,契刀值五百枚,大钱值五-!救。第二次王莽下令罢用错刀、契刀、五铢钱,铸行小钱,重一铢,与大钱并用。第三次实行所谓“宝货制”,以金银、龟贝、钱布等六类货币为法定流通货币,而禁止其他钱币流通;各类钱币之下又细分若干种,各有不同的币值,相互间换算颇为复杂。第四次王莽下令罢行大小钱,改用货布与货泉(泉即钱),现定货泉重五铢,货布重二十五铢(值货泉25枚)。频繁的币制改革,目的在于增强政府的财政基础,支付庞大的军政开支,以维持其统治,然而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加速了新莽朝的迅速覆火。

新莽朝的货币制度由于频繁的改制而混乱不堪。这一时期货币品种繁多,换算复杂,加之朝令夕改,币制既不稳定,也不连续。更主要的是,新莽所铸各种新币,多以虚价发行,名不符实,而靠政府的权力推行,是对社会财富的公开掠夺,这样势必引起人们的普遍反对而拒绝使用,故仍以旧币旧制进行交易。同时豪强乘机大量盗铸,以谋取暴利,虽有严令,却难以禁止。这些都加剧了货币制度及其流通的紊乱,从而最终导致新莽朝的覆灭。然而如果单就钱币自身而言,新莽朝的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时期的钱币品种非常丰富,式样新颖多变,铸造精良规整,文字古朴隽秀,颇为后世钱币收藏家所青睐,留下了许多传世精品。正因为如此,王莽被后世钱币学家推为中国第一铸钱能户,并与北宋的徽宗皇帝一起,被尊称为“铸钱二圣”。

东汉覆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定与分裂所不同,这时期的货币形制相对稳定,五铢钱始终作为主要的通货为各国、各朝所使用,只是其币值与某些具体的形式在各国、各朝有所不同。另外,由于这一时期战乱不己,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物价飞涨,因此名不符实的恶钱劣币充斥市场,造成某种混乱,以至某些国家如魏国等曾一度废除旧钱,改用谷帛等实物进行交易。

面值普遍较大,是三国时期钱币的一个特点,如蜀国刘备曾铸行直百五铢,以充裕府库,弥补军费不足。而吴国孙权则铸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四种大面值钱币,其面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更为离奇。两晋时期这种状况稍有好转,但由于缺乏充实的文献资料,具体情况还不太明了。西晋末年,王室衰微,一些少数民族纷纷趁势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并铸行自己的货币,如后赵召勒(羯族人)铸行“丰货”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西晋末年流民起义创立的大成政权,在公元338年由李寿夺得帝位后,改国号为“汉”。定年号为“汉兴”,并铸行“汉兴钱”,这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年号钱。这种钱因面文“汉兴”两字有上下、左右两种排法,故又称为“直汉兴’、“横汉兴”两种,但均很轻小,重仅一克左右,直径约1.7厘米,穿孔宽约0.6厘米,与汉代的荚钱类似。从铸造工艺来说,汉兴钱算不上规整精良的钱币,然其在中国钱币发展史上却有着较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铸币从重量钱到年号钱、钱文书体由篆书向隶书转化的一种过渡形态的钱币,对于研究我国钱币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北朝时期,由于朝代的频繁更替,反映到货币铸行方面,也显示出某种混乱多变的状况。这时,各朝代均铸行自己的钱币,如南朝宋铸有四铢钱、孝建四铢;梁铸有五铢钱以及铁五铢钱、二柱五铢、四柱五铢等;陈则铸有天嘉五铢、太货六铢等;北朝北魏铸有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北齐铸有常平五铢;北周则铸有后世称为‘北周三钱”的布泉、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等三种钱币。各种钱币,大小不一,轻重不一,或精良规整,或粗糙恶劣,不一而足,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铸币的多变混乱状况。

公元581年隋朝建国,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隋建国伊始,即改铸五铢钱,随后旧钱逐步废止,由此我国钱币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