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青花瓷 > 青花瓷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香炉档案
时间:Jun 03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香炉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青花,折枝,灵芝,卷草纹,卷草,景德镇,御窑厂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陶瓷
藏品年代:明宣德
材质:青花
功能:香炉
款识:无
尺寸:高31.7厘米,口径20.2厘米,足距12厘米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香炉档案:
炉方唇,短颈,扁圆多角形腹,下承以三个象腿形兽面足。外底略上凹,无釉。通体青花装饰。口部绘龟背锦文,腹部绘怪石松竹梅纹,双耳里侧均绘折枝灵芝纹,外侧绘卷草纹。三足上的兽首亦染青料。
1984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曾出与这件青花香炉大小相同、形体风格相似的宣德白釉香炉,由此可见,宣德时期御用香炉流行形体大气、气势雄伟之特点。
扩展阅读:
青花: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灵芝: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卷草纹: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卷草: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景德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上述就是关于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香炉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