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铜器 > 青铜器
战国后期嵌松石长剑档案
时间:Jul 12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战国后期嵌松石长剑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剑,脊,锋,剑首,首,镡,错金,匕,春秋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战国后期嵌松石长剑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青铜器
藏品年代:战国后期
材质:青铜嵌松石
功能:长剑
款识:无
尺寸:通长93.5厘米,宽5厘米,重0.75kg
战国后期嵌松石长剑档案: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茎有二隔,剑首及镡上装饰由嵌松石和错金丝组成的几何图案。茎部仅存金丝二小段。
西周时期的铜剑剑体很短,形如匕首,仅能用作自卫兵器。春秋战国时期铜剑的铸造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对于长短、重量和品级甚为考究。长剑是指剑长超过50厘米者。此剑长达93.5厘米,是名副其实的长剑。
扩展阅读:
剑:古代武器之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同时有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青铜剑在西周早期已十分成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限制,剑身一般较短(50cm以下),至战国末期才有长剑出现。
脊:剑身中央凸起的棱或凹陷的槽称作“脊”。
锋:剑身前端的尖突称作“锋”。
剑首: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剑首”。古人常在剑首饰玉。玉剑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流行,魏、晋时期仍可见,宋以后又有仿制。常见的玉剑饰有四种:剑首饰玉、剑锋与剑柄间饰玉、剑鞘上部饰玉、剑鞘下端饰玉。玉剑首中部之孔可插入剑把,小隧孔用以结系。在战国玉剑首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作品,上饰蟠螭、谷纹等纹饰。
首: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镡:剑柄下端与剑身连接处呈凹字形或中间起护手作用的条形部分,也称作剑格、剑口、剑鐶、剑珥、剑鼻等。出自《庄子·说剑》,其中将剑分为锋、锷、脊、镡、夹五部分。
错金:古代金属的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出现于春秋时期。因多用金银丝,故也称金银错或错金银。通常的做法是用金、银或铜等金属丝、片嵌入玉器或青铜器表面预先留好的凹槽中,形成图案或文字,然后用错石(磨石)错平磨光。
匕:取食器,用如今天的匙子。考古发现的匕常与鼎、鬲同出。
春秋:《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
上述就是关于战国后期嵌松石长剑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