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铜器 > 青铜器
西周戈己双兔耳簋档案
时间:Apr 20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西周戈己双兔耳簋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戈,簋,首,浮雕,目雷纹,雷纹,兽面纹,鼎,大夫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西周戈己双兔耳簋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青铜器
藏品年代:西周
材质:青铜
功能:簋
款识:簋内底铸有铭文“戈己”二字
尺寸:高15.9厘米,宽25.8厘米
西周戈己双兔耳簋档案:
簋体圆,深腹,腹两侧有双耳,耳上部装饰兔首,耳下有小珥,簋颈部前后各饰有一浮雕兽面,左右饰目雷纹,簋足饰兽面纹。簋内底铸有铭文“戈己”二字,由此可知,此簋是“戈”族“己”日祭器。
簋是青铜时代的重要礼器,最早在商代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战国以后很少见到。簋的使用大多数是以偶数组合,周礼祭祀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图片内容:西周戈己双兔耳簋局部
扩展阅读:
戈: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青铜武器,古称勾兵,由戈头、柲、柲冒和柲末的鐏组成。
簋: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0025』”。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0025』。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首: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目雷纹:中间为目形,空隙之处填以雷纹,从而形成了雷纹与目纹相间的图案,故称目雷纹。
雷纹: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兽面纹: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大夫: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
上述就是关于西周戈己双兔耳簋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