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项收藏 > 漆器 > 漆器
明中期“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档案
时间:Jun 04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王松,剔红,委角,花卉,开光,影壁,雕漆,刻工,高濂,沈德符,果园厂,雕工,说法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漆器
藏品年代:明中期
材质:木
功能:盘
款识:“滇南王松造”
尺寸:高3.9厘米,口径25.5厘米,足径19厘米。
“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档案:
盘方形委角,四内壁雕各种花卉,盘心随形开光,内雕殿阁庭院,描绘出宴饮、观画、投壶等文会图景,共20余人。图中建筑影壁上刻 “滇南王松造”5字,是目前所知唯一刻王松款识的雕漆作品。此盘雕刻工艺、装饰图案以及空中飘浮的流云纹等均为明中期风格。
文献中有云南人制作雕漆的记载。明人高濂《燕闲清赏笺》中云:“云南人以此为业,奈用刀不善藏锋,又不磨熟棱角,雕法虽细,用漆不坚……”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指出:“今雕漆什物,最重宋剔,其次本朝永乐、宣德果园厂者,其价几与宋埒。间有漆光黯者,而刻纹拙者,众口贱之,谓为旧云南。”这些记载阐述了云南雕漆存在的事实及其特点。近年来有研究者多将刀法不精、锋棱尽在、漆质劣、光泽黯而民间气息较为浓厚的一类明代雕漆定为云南制品,但此件标有“滇南王松造”款的雕漆盘刀法却属于藏锋一派,雕工较细且漆质较好。此盘显然与上述说法相异,因此这件带款的雕漆盘为我们研究明代雕漆、特别是云南雕漆风格提供了线索,是一件具有研究价值的实物资料。
图片内容:“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盘心(明中期)
扩展阅读:
王松:明代雕漆匠人,生平事迹待考。依据史料记载,明代云南雕漆已很盛行。此盘上刻有“滇南王松造”5字,为云南雕漆及其风格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委角:家具中线角术语。一般的桌面、几面、案面均为直角,将四个直角改为小斜边而成八角形的做法,北方木工称为“委角”,江南木工称“劈料做”。
花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开光: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影壁:即正对大门或大门两侧相对独立的墙壁,有一字形和八字形,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大门内之影壁,起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使之不能对院内事物一览无遗。大门外之影壁,则有划定范围、指示道路的作用。宫殿建筑中的影壁,多用琉璃砖瓦修筑,壁心及岔角施雕饰,颇为华丽。
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刻工:雕漆主要工艺之一,又称雕工。即先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后,再凭漆之厚度来雕刻花纹。
高濂:明代万历时人,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今浙江杭州人。戏曲作家,曾任鸿胪寺官。《遵生八笺》为其杂著之一。
沈德符:明万历时举人,字景倩。浙江嘉兴人。所撰《万历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政。
果园厂: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御用监”便在皇城内设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元代雕漆名匠张成之子张德刚被召进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掌管果园厂漆器的生产。因此,明永乐、宣德时期,果园厂的雕漆保持了元代张成、杨茂雕漆“浑厚圆润,藏锋清晰,磨工大于雕工”的特点。果园厂遗址今不存,据文献记载,在西安门内,棂星门迤西,约为现在西什库之东的灵境胡同一带。
雕工:雕镂之工。
说法: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上述就是关于“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