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项收藏 > 漆器 > 漆器

清嘉庆剔红观鹅图笔筒档案

时间:Jun 17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嘉庆剔红观鹅图笔筒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剔红,笔筒,锦地,雕漆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嘉庆剔红观鹅图笔筒

藏品名称:清嘉庆剔红观鹅图笔筒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漆器

藏品年代:清嘉庆

材质:剔红

功能:笔筒

款识:嘉庆年制

尺寸:通高14.8厘米,口径10.2厘米

清嘉庆剔红观鹅图笔筒档案

笔筒窄折边口,平底,附座。筒外壁压雕山水亭榭、人物树木。画面中清水一池,游鹅泛波,一老者坐于池畔榭中观看水中游鹅,小桥之上有二人行走,随行其后的童子怀中抱琴,是为携琴访友之意。景物虽多,但层次清晰,意境恬淡深远。器物上刻几种锦地以示不同的空间。底部髹黑漆,中心镌篆书“嘉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笔筒漆层较厚,雕刻刀法精密,棱线深峻有力,纹饰清晰醒目,色泽艳丽。其刀法及图案风格均保持着乾隆时期雕漆的一些特点。此笔筒为现知唯一具嘉庆款的雕漆作品,故对于研究乾隆以后雕漆工艺的发展变化以及嘉庆时期雕漆的风格特征均极有价值。

扩展阅读: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

锦地: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花纹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谓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上述就是关于清嘉庆剔红观鹅图笔筒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