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书法
古书字画的发展史
时间:Sep 12人围观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将文字与图画刻在木片和岩石上了,这些铭文石刻和岩画,虽经千百年风风雨雨,沧桑变化,如今仍保留完好,对研究中国书画源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自商周以来,一直在发展、变化、进步,逐渐形成篆、隶、草、真、行五种书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同一种书体各个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而历代名家辈出,每一家又有各自的艺术风格。因此,可以说中国书法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不仅为中国广大民众所喜欢,还驰誉国外,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中国书法的发展,同中国文字的产生和演变,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文字,孕育、草创的时代非常古远,从原始社会文化的陶器上,就出现了刻画或书写的符号,一般认为是最初的古文字,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河南安阳殷王朝都城遗址中,出土的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既像图画又像文字的东西,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叫做金文,商周时代的金文,基本上都是篆文,大篆虽然还保留着古代象形文字的痕迹,但笔画婉转曲折,结构不仅力求平衡对称,而且富于变化,是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创造。从秦代开始,书法才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秦统一中国以后,废除六国与秦文不相合的异体字,统一了文字。从秦始皇出巡,所到之处遗留下来的大量石刻文字来看,书法结构严谨,骨力强劲,气势飞腾,故有小篆之称。秦末继篆书之后又产生一种字形改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的简化字体隶书,到汉代隶书才广为人们采用,故有汉隶之说。
汉隶书法在汉代已发展成主流,形成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
字呈扁形,结构上下紧密,左右舒展,笔画则是“一波三折”,“蚕头燕尾”,常有一种雄浑的气魄。隶书的成熟、发展是在东汉,从东汉时遗留下来大量的碑刻史料,可以清楚地看到,有的浑厚古朴,有的雄奇恣肆,有的纤细凝练、流丽俊逸,还有的方圆并用,形态矜持,其风格之多样,艺术之完美,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汉代除隶书外,又创新了草书,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草书较篆、隶快而流畅,书写简便。草书的出现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两晋时,篆、隶、草、真(楷)已经齐备,至于行书,则是介于楷、草之间的变化。
北朝由于佛教的传入,开凿石窟成风,因此,石刻非常盛行,如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张猛龙》、《张里女》、《石门铭》等,其书体为楷书,但保留有隶书风格,称之为“魏碑体”。用笔豪健泼辣,浑劲厚朴,结构天真自然,气势粗犷健美,显示隶书向楷书演变的趋势,为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唐朝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次高潮。当时著名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称为初唐四家。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文字与绘画同出一源。最初的绘画是反映生产劳动和生活内容的,今天所能见到的古代绘画多保留在岩石、砖瓦、陶器、石刻、壁画上。汉代发明了造纸,给绘画提供了方便。汉以前绘画内容多是人物、鬼神、禽兽,三国以后遂开山水画的先河。唐代绘画也达到了历史上最盛之时,各种画法也于此时初见端倪,奠定了今后发展的基础。宋代绘画在唐人的基础上,将绘画艺术的精神融入画中,脱去实利,进入超俗无我的境界,使绘画完全脱离开附庸、装饰的地位,上升到艺术欣赏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