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书法

明吴宽楷书韩夫人墓志铭册档案

时间:Jan 04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明吴宽楷书韩夫人墓志铭册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吴宽,引首,石渠宝笈,颜真卿,苏轼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明吴宽楷书韩夫人墓志铭册

藏品名称:明吴宽楷书韩夫人墓志铭册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法书

藏品年代:明

材质:纸本

功能:墓志铭册

款识:多款

尺寸:纵27.1厘米,横28.9厘米

明吴宽楷书韩夫人墓志铭册档案

署款:“嘉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前史官里人吴宽撰。”款下印“原博”,引首印“延陵”、“古太史氏”。

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

此墓志铭为吴宽为韩夫人金氏所撰并书,从韩夫人去世时间推断,此时吴宽应在60余岁。

吴宽的书法源于颜真卿、苏轼,虽得其天真润美之态,而又有自己宽博开阔之势。为故去的人书写墓志铭是比较严肃之事,所以书体的结构大都比较紧密,字体方整,气势庄严,而吴宽书法的特点也正是如此,端庄浑厚。

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三

图片内容: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三

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二

图片内容: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二

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一

图片内容: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一

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六

图片内容: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六

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五

图片内容:明韩夫人墓志铭册之五

扩展阅读:

吴宽: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会试、廷试均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任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入内阁,专任典诰。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十七年七月卒于官,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行履高洁而自守以正。工诗文,有《匏庵家藏集》。善书法,规模苏轼,自成一格,为明代著名书法家。

引首: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石渠宝笈: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坐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上述就是关于明吴宽楷书韩夫人墓志铭册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