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书法

明文徵明行书新燕篇卷档案

时间:Sep 26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文徵明行书新燕篇卷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文徵明,文彭,王羲之,《圣教序》,智永,黄庭坚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明文徵明行书新燕篇卷

藏品名称:明文徵明行书新燕篇卷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法书

藏品年代:明

材质:纸本

功能:卷

款识:无

尺寸:纵30.6厘米,横713.6厘米

明文徵明行书新燕篇卷档案

释文:

新燕篇

杏花飞飞春燕来,主人花下新堂开。花间相见惊相识,绿树东风卷帘入。漠漠疏烟碧草齐,斑斑小雨春泥湿。城中甲第连云起,画栋□□(缺“朱甍”两字)春旖旎。故垒宁(文氏五家集为“能”)无绣幕思,多情却向茆(文氏五家集为“茅”)簷底。茅簷日暖绣幕寒,去来只作寻常看。乃知物性无新故,世情(文氏五家集为“人”)自尔分贫富。我家旧宅经几迁,仅有此屋三年前。一朝差池忽在眼,便觉华焕生榱椽。不嫌香土汙(文氏五家集为“污”)书帙,时有飞花落舞筵。人言禽鸟得气先,主人贫病何当痊。人生未怕常贫贱,但愿年年见新燕。庚戌三月四日书于玉磬山房,时年八十又一,徵明。

款署:“庚戌三月四日书于玉磬山房,时年八十又一,徵明”。印“文徵明印”、“停云馆”均白方,“停长”白长。迎首印“停云”白长。

鉴藏印:“秦仲文鉴赏印”朱长、“群峰拱翠之居”白长、“遵化秦裕真赏”白文。卷后滨川主人题记一则。

《新燕篇》为文氏自作七言古诗,载《文氏五家集》卷四。此卷为其八十一岁所书,据记载他在七十五岁、八十七岁时分别书过此诗,其书体不一,长子文彭在晚年也书过此诗。文徵明行书主要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智永,运笔遒劲流畅,而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苍劲秀逸。此卷学黄庭坚,笔画伸展夸张,章法富有创造性。

扩展阅读:

文徵明: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文彭:文彭(1498—1573年),明代篆刻、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长子。精于篆刻,风格工整,形成朦胧苍古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颇深。兼善书法,篆、隶、真、行、草各体皆有很深的功力。亦工绘画,善写墨竹,笔法纵横,得文同三昧。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圣教序》:“圣教序”原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三藏玄奘法师西行归国后翻译佛经所写的序文,此指《集王书圣教序》书迹,即唐代长安弘福寺僧怀仁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选集“圣教序”中之字,历24年集摹而成。咸亨三年(672年)十一月,《圣教序碑》遂立于长安。今碑存西安碑林,故宫博物院藏有北宋拓善本。

智永:智永(生卒年不详),名法极,会稽(浙江绍兴)人。南朝陈、隋年间僧人,因居永欣寺,人称“永禅师”。俗姓王,是王羲之第7世孙。其书能承祖法,精勤于技,造诣深厚,草、楷皆工。相传其于永欣寺阁上居30年,书真草《千字文》800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他习字用过的废笔积满了五大竹簏。因求书者甚众,所居门槛被踏穿,以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其书体法度谨严,笔力精到,对后世影响很大。唐虞世南得其传授。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智永章草、草书入妙品,隶书(正书)入能品,云:“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宣和书谱》卷十七谓御府藏其书迹有草书《常侍帖》、《参军帖》、《故旧帖》、《至通法师帖》、《春雨帖》、《千文》,真书《月仪》、《献岁帖》等。传世书迹有《仿钟繇宣示表》等。

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年间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此后多次被贬官在外,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该地。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四学士”。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著有《山谷集》行世。

上述就是关于文徵明行书新燕篇卷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