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器 > 陶器

秦汉时期陶器的特征

时间:Aug 24人围观

秦汉时期,制陶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以中央直接控制的陶业作坊和私人经营的制陶作坊。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重于砖瓦等建筑材料的烧造,私人制陶作坊则大量生产日用陶器。陶器中以泥质灰陶最多,其次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夹砂红陶等。

汉代盛行随葬风俗,随葬品西汉多为盒、盘、案、杯;东汉多为仓、灶、井、炉、鸡、狗、猪、羊等家畜,圈舍模型及陶建筑。陶罐是汉墓中出土最多、使用最广的器物。壶小口、长颈、鼓腹、圈足。秦至西汉时,壶口似盘,上有半球形盖,下为折曲状高圈足;西汉中期以后出现筒状空心假足,无盖;

秦汉彩绘茧型陶壶

东汉末圈足升高为斜覆筒。鼎,秦至西汉初期,足无纹饰,西汉中期出现两个并列对称的圆点纹;

西汉晚期为兽面纹,东汉以后鼎即消失。仓,最早出现于秦墓中,汉武帝时盛行,西汉时仓为平底,口上有覆钵形盖;

西汉中期以后底部增加三足;东汉时腹上部大于下部,削去三足变成平底。灶,秦时出现,西汉早期为立体长方形,灶面上有大灶眼,上置甑、釜炊具,前有灶门,后有烟囱,灶面无纹饰;

西汉晚期灶面上增设一个灶眼,汉代陶器1.陶壶2.陶罐3.陶壶灶面上纹饰繁复,一般为食品和叉钩、刀类的炊事用具;

到东汉灶面体增大,灶眼增多,有的多至3~5个,灶边沿刻有鱼,灶门两侧刻画人物、风扇等装饰。陶井,出现于汉武帝时期,井身作筒形上大下小、平底,井在井身1/3处,栏口呈圆形、椭圆形;

西汉晚期变为仅有井栏不见井身的方形或长方形陶井;东汉中期,又演变为井栏与井筒合为一体,上设模制井架,并印出滑轮。陶器装饰,有弦纹、划纹、绳纹、模印浮雕、涂色和彩绘等。彩绘陶壶用红、赭、褐、绿、黄、橙等色,壶腹中部多作青龙、白虎、朱雀、云气纹,或作龙、虎、雀,互相追逐于流云之间。色彩绚丽,线条流畅,画面生动活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魅力。

汉代出现了低温铅釉陶,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泽较强,有着翡翠般的绿色,光彩照人,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枝瑰丽的花朵。

汉代彩陶壶汉代陶鼎汉代陶灶东汉早、中期,出现以烧陶为主的陶业,同时也兼烧原始瓷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的数量逐渐下降,品种日益减少,原始瓷器由少到多,发展迅速,质量提高。到东汉后期,终于烧制出成熟的瓷器,为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瓷业空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陶器的生产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