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器 > 陶器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档案
时间:May 28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彩陶,几何纹,仰韶文化,鱼纹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陶瓷
藏品年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材质:彩陶
功能:盆
款识:无
尺寸:高16.4厘米,口径37.4厘米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档案:
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质红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纹饰,口沿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三角形纹饰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可能是由鱼纹逐渐抽象演变而来。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约公元前4800~前3900年)彩陶的典型特征。
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的常见纹饰,著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描绘的就是一个人脸口衔鱼的形象,可见鱼和半坡人们生活的联系。
图片内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底部
扩展阅读:
彩陶: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主要以赭、红、黑、白等色绘饰的手制陶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几何纹: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饰是一些点、线、圈、角的集合。几何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几何纹亦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形式,在春秋战国之际用作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是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10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受聘为中国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证实此处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遗址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在国际上引起极大轰动。仰韶村遗址遂成为中外史学界、考古界向往的“文化圣地”。由于遗址中还发现了非常精美的彩陶,因此,过去有人称之为“彩陶文化”。据碳14法测定年代,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先后经历了约2000年的发展历程。仰韶文化陶器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造型有盆、罐、钵、壶、尖底瓶、盒、鼎等。普遍采用泥条圈筑法或泥条盘筑法成型,小件器物则直接用手捏制而成。
鱼纹:以鱼与余同音,寓意“富贵有余”、“连年有鱼”。宋代南北各窑已多有用此题材,在元代景德镇、吉州、磁州、龙泉各窑制品中亦常见,至明清彩瓷中使用更为广泛。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
上述就是关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