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窑口 > 婺州窑 > 婺州窑
婺州窑的历史,婺州窑瓷器特点,器形特征
时间:Nov 24人围观
婺州窑位于今浙江西南部的金华、衢州一带,主要产地在金华、武义、东阳、义乌四县,永康、兰溪、浦江、龙游、衢县、江山、常山等县也有一部分制瓷工场,瓷窑的分布范围很广。吴宝鼎元年(266年)划会稽郡的西南部分立东阳郡。唐代初年由郡改为州,原东阳郡地分设婺州与衢州,金华市在唐婺州境内。唐代苎地窑场常以州名命名。故将婺州境内的窑场称为“婺窑”或“婺州窑”。《景德镇陶录》:“婺窑亦唐时婺州所烧者,今之金华府婺州窑也是历史名窑。若按陆羽在《茶经》中所排名次:“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婺州窑名列第三。但在唐以前的瓷业中,它仅次于越窑,而可与瓯窑媲美。
婺州窑产品属一般民间用瓷,窑址众多,在浙江省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衢县、江山等县均有发现,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婺州窑系。
产品在种类与造型上多与越窑、瓯窑相似,不同的是胎色较深,呈深灰色或紫色,釉色青黄带灰或带紫,釉中呈现星星点点的奶白色。这种白色斑点也出现在釉层开裂处,始于六朝。唐代中晚期以后,婺州窑的产品日渐粗糙,大量生产碗、盘、钵等民用瓷,同时还有蟠龙罂、多角瓶,至宋演变成堆纹瓶,都是一种盛粮食的,明代的产品是从提高器物的高度来表现,另外则是通过减少器物的宽度和采用柔和的轮廓线来表现。瓷器是一种商品性生产,各地瓷窑的产品是作为商品而出售的。因此瓷窑的花式品种必须适应当地人民生活和社会习俗的需要,同时不断的更新,以求得发展。婺州窑正是如此。它在品种、器形和纹饰上有许多方面与越窑相同,反映了时代的共性,同时也有它自己的一些显著特点。
婺窑瓷器也用石灰釉,三国时呈淡青或青黄色,釉层不甚均匀,时常可以见到凝聚成芝麻点状的情况,西晋开始,釉层厚而均匀,有的釉层厚达0.3~0.4毫米,柔和滋润,釉层易剥落,开片也常见。在开片或胎釉结合不紧密的地方往往产生白色结晶,呈现一丝丝或星星点点的奶白色,这是婺窑古瓷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一直保留到唐代。除青釉外,还有施酱色或黑釉的,但数量很少。
婺州窑的纹饰基本上与越窑相同,三国时常见的有水波纹,西晋时多网纹,也有联珠纹和铺首啣环,但应用比较少,东晋时纹饰少见,有弦纹与褐色点彩两种,南朝时盛行莲瓣纹。
婺州窑在六朝时期的长足进步,为唐宋时期瓷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到北宋时期,婺州窑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