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织绣 > 织绣

清乾隆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档案

时间:Jun 15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乾隆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谢墉,套针,斜缠针,缠针,滚针,渲染,月白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乾隆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

藏品名称:清乾隆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织绣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织绣

功能:挂屏

款识:“臣墉”、“敬书”。

尺寸:纵70厘米,横38厘米。

清乾隆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档案

绣品原为一挂屏心,在本色地上刺绣松下听琴图。图中山峦层叠,山间小溪流淌,坡地山石旁的松树下有一高士抚琴,其右侧一人倚坐聆听,勾画出一幅清新幽雅的世外桃园图。

画面左上角题:“御制题松下听琴图”,并有诗曰:

松下班荆翟舆赵,何来周子结同心。

静涛幽操相问答,弌例听为尘外音。

臣谢墉敬书。

下绣二方印章“臣墉”、“敬书”。

此图主要用套针、斜缠针、车轮针、施毛针、滚针绣成,其中山坡、人物衣服、树木等大面积的部位使用套针针法,这种基本的刺绣针法使物象更具立体感。图中的小草、苔点等则用笔渲染。设色以深蓝、蓝、月白、白、草绿为主。此图应是由乾隆皇帝御题诗,谢墉书写,再命匠人绣制而成的。

扩展阅读:

谢墉:谢墉(生卒年不详),字昆城,浙江嘉善人。清乾隆时进士,曾久值上书房,高宗时命其讲授。嘉庆时赐三品卿衔。

套针: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斜缠针: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绣纹样时,线条排列呈现出斜向,线条均匀齐整,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每针拉线轻重要一致,称斜缠针。此种针法宜绣单色的形体,不适用于深浅不同的色调。

缠针: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滚针:滚针绣是两线紧『0525』,连成条纹,线条长短一律,但转折处针脚要略短,以便转折自如。第二针在第一针的中间处落针,将针迹藏在第一针之下,第三针在第二针的中间处,即紧接第一针的末端落针,依此类推。

渲染: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月白: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上述就是关于清乾隆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