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织绣 > 织绣
清道光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档案
时间:Nov 18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道光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缂丝,大襟,月白,实地纱,花卉,织金缎,织金,鎏金,錾花,平缂,搭缂,团花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藏品名称:清道光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织绣
藏品年代:清道光
材质:缂丝
功能:袷袍
款识:无
尺寸: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204厘米,袖口宽42厘米,下摆宽122厘米,左右裾长83厘米,前胸后背团直径30厘米,两肩及下摆前后团直径29厘米
清道光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档案:
袷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大红色缂丝面,内饰月白色实地纱里,石青色地缂丝梅兰竹菊领、袖边,外沿万字蝙蝠花卉织金缎,缀铜鎏金錾花扣四。
这件袷袍在大红色平纹地上运用平缂、搭缂等技法缂织海水江崖纹,而八团梅兰竹菊纹样则用笔进行描绘。此袍设色丰富,晕色和谐,缂工细腻精湛,彩绘逼真生动。另外,袖口肥硕夸张是道光一朝服装的独特标志,其袖口宽度为清代历朝之最。
领口系黄条,上墨书:“大红缂丝八团花卉有水袷袍一件”、“道光二十一年又三月初七日收,鞥可交”。
此为吉服。
图片内容: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背面
图片内容: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局部
图片内容: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黄条
图片内容: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黄条
扩展阅读:
缂丝: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公元7世纪,流行于隋唐,繁盛于宋代。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大襟: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月白: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实地纱: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花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织金缎: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织金: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鎏金: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錾花: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平缂: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搭缂:缂丝技法术语之一,亦称“搭梭”。当缂织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缂。
团花: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上述就是关于清道光大红色缂丝彩绘八团梅兰竹菊袷袍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